论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

论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

ID:20462393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论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_第1页
论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_第2页
论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_第3页
论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_第4页
论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面对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有必要用生态伦理道德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藏传佛教生态伦理与儒家生态伦理在哲学基础上的不同点,主要通过藏传佛教的“本体论”与儒家的“以人为本”,及藏传佛教的“因缘论”、“六道轮回”说和儒家的“天人合一”体现出来,二者的相同点都是尊重生命和保护自然。  关键词:生态伦理本体论以人为本因缘论天人合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疯狂攫取,人在为自己带来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失衡。生态危机已成为有关全人类生死存亡的棘手问题,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类不仅用法

2、律、政治等手段而且需要用生态伦理道德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藏传佛教与儒家思想虽不属于同一个范畴,但在生态伦理的视域中研究二者在哲学基础上的异同点,有助于找出更有利于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式。  一、藏传佛教的“本体论”与儒家的“以人为本”  对于藏传佛教与儒学之间的区别,梁漱溟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儒家从来不离开人说话,其立脚点是人的立脚点,说来说去总还归结在人的身上,不在其外。佛家反之,他站在远高于人的立场,总是超开人来说话,更不复归到人的身上——归结到成佛。……其不同彰彰也。”这就说明了藏传佛教的最终归趣是佛,而儒学始终围绕着人展开

3、,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是关于人的学问。  佛教分为大乘和小乘,大乘佛教中又分为显宗和密宗,由印度传入西藏并广为传播的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佛”已不像小乘佛教那样是一个接近于现实的“圣人”,而是在相当程度上被本体化了,由于成佛是佛教的最终目的和最核心的问题,因此,当“佛”被本体化之后,藏传佛教的整个思维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抽象的本体就成为其始终环绕的中心。人的终极目的既然是成佛,要想成佛,就必然会按照成佛的规定去要求自己,放在生态伦理中,就是要遵守众生平等的原则,尊重大自然的生命。  而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中,孔子在中国文化史

4、上的最大贡献是“人”的发现,他罕言“性与天道”而注重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而把眼光转向现实人生,以对人事的探求代替了对天道的信仰。儒学在相当程度上是关于人的学问,是关于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生哲学,这种“以人为本”,强调了其社会性、群体性,多从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社会角度入手,以“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为基本框架。孔子之后的儒家哲学也基本上是按照孔子所开辟的道路前进的。孔学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仁”,而如何才能用“仁”的思想关照社会呢?也就是说既然人是群体性的人,就不仅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5、将“仁”的思想施之于万物。  二、藏传佛教的“因缘论”、“六道轮回”说与儒家的“天人合一”  藏传佛教生态伦理观深刻的基础是“因缘论”,其“因缘论”认为任何事物均处于相互作用和互为条件的关系之中,无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靠因缘,就如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所讲:“一切事物皆待因缘而生,若离因缘则无所有。”“从来没有一样事物不是因缘存在之物”因此世界就处于永恒不断的链条之中,藏传佛教有“六道轮回”一说,即人死了之后有六条道路可走,至于究竟归于何道,要看此生的业绩了,为善者走的是善道,为恶者走的是恶道,若想死后能得到好的归宿,今生就要拥有慈悲之

6、心,多多行善,行善的范围包括世间万物,在行善的过程中,真正的践履了“众生平等”的理念,由此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对于藏传佛教而言,儒家讲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儒家学者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儒家认为宇宙万物是矛盾变化的统一体,只有把相异的或相反的事物按其内部规律统一起来,才能带来和谐的局面,推动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在儒家学者看来,“和”是“天”、“地”、“人”三者关系的统一,是人、自然、社会的相互依存,这种多样的统一性,是在承认事物差异的基础上,互相聚合、靠拢,延伸到生态伦理方面,是要

7、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觉地把人的存在与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注重二者的和谐。  在儒家学者看来,人与自然界不仅仅只是外部的依存关系,而是一种内在的统一关系,自然界是和谐的统一体,有其固有的秩序,其和谐的破坏,皆由于人没有顺应自然,天、地、人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生态系统,它们分工合作,不能破坏,否则就有“自然之罚”,就像我们今天所面对的生态危机。由此可见,儒家的“天人合一”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三、二者的相同点:尊重生命,保护自然  由以上的分析也可看出,藏传佛教与儒家都没有把征服自然视为己任,而是将人与自然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人

8、类的“爱”倾注于自然万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者都属于非人类中心主义。二者都认为山水、草木、动物等都是有生命的,是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对于生态环境要有爱惜之心、保护之心,这并不仅仅表现在保护自然环境不被破坏,保护野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