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52636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1
《经济学视野中的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济学视野中的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女大学生就业难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应用加里·贝克尔的经济歧视理论对女大学生就业困境进行分析,指出组织拒绝女大学生是一种规避成本的理性选择。为使女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初步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经济学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建国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就职业发展方面,也实行了“统包统分”就业模式,为女性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保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2、知识女性就业与职业生涯的成功。从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在很短的时间内,高等学校在招生人数、教育规模、在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由此,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模式,在当下,个人就业的发展环境也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无边界职业生涯阶段来临,国家行政部门不在对大学生就业负有“分配”责任,而变“分配”为宏观指导,个人就业模式转变为个人与组织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新的就业模式既为女大学生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也为其就业、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困难。 大学生就业牵扯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因此,大
3、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由于高校一直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从2001年到2012年,大约保持在70%左右,并且这种就业率还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计算在内。而女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于男大学生来说,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江苏省妇联针对本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周年情况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大约有80%的大学女生在找工作过程中遭遇过性别的不公平对待,一些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甚至公开表示:宁要能力差的男生,也不要能力强的女生,使同样具备应聘资格的女生失去竞争机会。厦门大学就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专门在20
4、02届本科毕业生中做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受性别歧视,职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二、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经济学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是个人前进的物质驱动要素,个人的角色也成为了“经济人”:承担经济责任,追求经济利益。所以,我们可以从“经济人”这一假设入手,分析当今社会大学女生就业、职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首先从大学女生自身角度看,其入校之前就为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设置了障碍:考取好的学校好的专业。而好专业的标准也就是利益最大化,在这个浮躁社会中,这必然导致她们竞相选择社会热门专业作为自己的报考志愿,这些
5、专业大多也是别人眼中的热门,这样很容易导致专业饱和与人才过剩。另外,从她们的职业选择倾向性上来说,她们的职业选择意向准则与男生也有明显的不同,男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希望到高风险高收入高成就的组织工作;而她们有意识的规避风险,更偏好稳定、确定性的工作,更不愿到条件恶劣、待遇不好的岗位、地点去工作,这与中国整体大学生过剩、行业需求、社会需求相矛盾,而她们遭遇就业、职业发展困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从用人单位来看,雇主反感雇佣更多的女性,对其最经典的解释来自于美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的经济歧视理论,他的理论以“身心不悦”,为基础,认为
6、某些雇主宁愿额外支付一定的费用也不愿意与其厌恶的群体发生关联、打交道。而产生这种不愉快的原因,贝克尔认为主要来自雇主的个人效用偏好,也就是说如果雇佣主体具有歧视性的个人偏好,那么他愿意通过多付出一定的费用来达到以某一群体替代另一群体的目的。 因此,在贝克尔看来,雇主的目标函数就是为了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一般雇主的效用最大化主要是管理效益、经济的利益最大化,而对于带有歧视偏好的雇主来说,其目标函数要么是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要么是男性雇员的比重最高。其目标函数可以用一条无差异曲线U来表示(图1),无差异曲线越陡峭表示雇主对女性的偏见越大
7、、歧视越严重,越平滑表示雇主对女性的歧视、偏见越小。 由图1我们可以得出,对于性别歧视雇主,其可能为了提高男工的比重,不惜承担由此引发的利润水平的下降。尽管男性与女性的货币成本都是w,但对歧视性雇主而言,女性员工使其身心不悦。贝克尔将身心不悦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女大学生就业难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应用加里·贝克尔的经济歧视理论对女大学生就业困境进行分析,指出组织拒绝女大学生是一种规避成本的理性选择。为使女大学生走出就业
8、困境,初步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经济学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建国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就职业发展方面,也实行了“统包统分”就业模式,为女性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保护,一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