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公共关系学》_试卷_答案

专升本《公共关系学》_试卷_答案

ID:20436015

大小:127.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0

专升本《公共关系学》_试卷_答案_第1页
专升本《公共关系学》_试卷_答案_第2页
专升本《公共关系学》_试卷_答案_第3页
专升本《公共关系学》_试卷_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专升本《公共关系学》_试卷_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升本《公共关系学》一、(共51题,共150分)1.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网络化”阶段在时间上指的是()(2分)A.80年代初——1986年B.1987年——1993年C.1993年——2000年D.2000年——2010年.标准答案:D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关系构成要素的是()(2分)A.社会组织B.个人C.传播D.公众.标准答案:B3.评价社会组织获得公众信任、赞许程度的指标是()(2分)A.美誉度B.知名度C.信誉度D.和谐度.标准答案:A4.将说服理论重点放在说服者本人条件上的学者是()(2分)A.亚里士多德B.卡特赖特C.霍夫兰D.麦圭尔和

2、帕帕乔吉斯.标准答案:A5.主体性社会关系的历史形态包括()(2分)A.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B.个人形态、组织集团形态和国家民族形态。C.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和泛缘关系D.原始状态、异化状态和自由状态.标准答案:D6.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文化条件是()(2分)A.由“理性”转向“人性”B.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C.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D.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标准答案:A7.以“制造神话”而闻名的是()(2分)A.艾维李B.伯尼斯C.巴纳姆D.卡特利普.标准答案:C8.依据格鲁尼格的观点,通过组织和公众的沟通来处理、协调双方的关系和冲突,并

3、和目标公众增进理解,实现双向的交流指的是()(2分)A.新闻代理模式B.公共信息模式C.双向不平衡模式D.双向平衡模式.标准答案:D9.沟通的S-M-R模型,当中的S指的是()(2分)A.信息源B.信息C.信息接收者D.反馈.标准答案:A10.宣传一般被认为是开始于()(2分)A.中世纪B.美国独立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标准答案:C11.以下对公共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4分)A.公共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B.公共关系的主体是公众C.公共关系的客体是社会组织D.公共关系是一种认知管理.标准答案:A,D12.针对组织的知

4、名度和美誉度而言,以下描述错误的是(4分)A.组织的知名度高,美誉度就高B.组织的知名度高,美誉度不一定高C.组织的知名度低,美誉度就低D.组织的知名度低,美誉度不一定低.标准答案:A,C13.以下内容,属于组织外在形象的是()(4分)A.组织精神B.组织哲学C.组织名称D.组织典礼、仪式.标准答案:C,D14.依据希拉·克拉夫·克里弗斯的观点,公共关系的职能包括()(4分)A.研究B.目标C.策略D.执行E.评估.标准答案:A,B,C,D,E15.针对“诉诸幽默”,马基沃兹曾经提出的理论是()(4分)A.“学习”理论B.“认知不和谐”理论C.“预防接

5、种”理论D.“分心”理论.标准答案:A,D16.如何正确认识对公共关系的各种误解?(5分)4第4页共4页标准答案:最为常见的对于公共关系的错误认识是,认为公关=攻关。此外,提到公共关系,人们往往把它和拉关系、走后门之类的庸俗关系联在一起,甚至混为一谈。原因主要是有人在拉关系、走后门时为了名正言顺、掩人耳目,于是便常常打着公共关系这面时髦的旗帜。实际上,公共关系和庸俗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另外,还有人认为公共关系等于人际关系、广告、宣传、营销等,这些虽然和公共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如果把它们和公共关系强画等号,就无异于是对公共关系的一种误解和歪曲。17

6、.简述评价组织形象的基本指标。(5分)标准答案:评价组织形象的最基本的指标有两个,也即为知名度和美誉度。所谓的知名度,就是一个组织被公众所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衡量一个组织“名气‘大小的尺度;所谓的美誉度,则是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赞许的程度,这是评价一个组织社会影响好坏程度的指标。知名度和美誉度分别从量和质两方面来评价组织形象。针对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言,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首先,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是有知名度和美誉度构成的,缺一不可,但二者并不一定能够同步形成和发展。知名度和美誉度分别从量和质两方面来评价组织形象,一个组织的知名度高,美誉度不

7、一定高,知名度低,美誉度并不一定低。因此,一个社会组织要想追求良好的组织形象的话,则必须同时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知名度需要美誉度作为客观基础,才能产生正面的积极效果;美誉度则需要以一定的知名度为前提条件,才能够充分展示其社会价值。第三,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能脱离组织的实际需要。就一个组织公关工作的本质而言,组织更需要的是和目标公众取得和谐,在目标公众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公关实践当中,社会组织不能脱离自己的目标公众去单纯的追求知名度和美誉度。18.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徘徊成长”阶段在时间上指的是()(2分)A.80年代初——1986年B.1

8、987年——1993年C.1993年——2000年D.2000年——2010年.标准答案:B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