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35980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科技德语翻译教学的功能主义模式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科技德语翻译教学的功能主义模式探讨【摘要】本文吸收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观点,讨论了科技德语翻译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包含了以下内容:一是改变学生由微观词句入手进行翻译的固有习惯,培养重视语篇把握的宏观视阈;二是使学生广义地看待翻译行为,将写作与文本编辑技巧的传授也纳入翻译教学;三是把真实的翻译材料引入课堂,使学生的学习与以后的工作尽量接轨;四是建立灵活的错误评价标准,既要求词句翻译的准确性,也强调语用、文化等层面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关键词】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科技德语德语翻译 【】H33【】A【】1674-4810(2011)20-0001-03 一引言
2、 不断深化的国际合作对当今各国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以中、德两国为例,数量众多的在华投资德企不仅为中国带来了高新技术、资金支持,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样,蓬勃发展的中国也为德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仅2010年,德国驻华企业就在上海举办了两次高端招聘会,为本地人才提供了数百个富有吸引力的就业岗位,而其中的译员一职则尤为令广大德语学习者向往。由于在华德资企业的业务领域基本集中在制造业及化工行业,德企译员的工作内容也大体以翻译产品说明、科技文献、专业类广告文案为主,这就对译员的相关培训及德语教师的科技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尽管翻译教学早已在外语
3、专业课程及各类培训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对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似乎仍未成为显学。Neark说:“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职业人员认为翻译是不可教,也是不可学的。”实践证明,有针对性的科技翻译训练完全可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较大的优势,所以“教授翻译这样非常必需又很棘手的科目,既是一门技能,又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是一个值得讨论的、有品位的领域”。鉴于此,本文将尝试对科技德语翻译教学的方法进行一些讨论。 二常见的科技德语翻译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市面上常见的科技德语翻译教程多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末,编写思路也与一些21世纪出版的、西方最新翻译学研究成果的英语翻译教程有较大差距。传统
4、的科技德语翻译教程偏重于罗列,缺乏上下文语句的具体翻译法,虽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词汇与语法知识,但却很难帮助学生开展更贴近实际工作的语篇翻译训练。同时,由于这些教程多提供实例、少总结理论,它们也基本不能为教师的授课方法提供指导。因为新编教材较少,一些专业院校及培训机构不得不改用国外较新的科技德语读本作为翻译课教材及翻译材料。这样虽能解决源语文献的时效性问题,及时更新学生的知识储备,却仍不能有的放矢地丰富学生的翻译技巧,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科技翻译水平。 与教材陈旧问题一样棘手的是科技德语教学模式相对滞后的问题。传统的“师徒式模式”仍是翻译教学的主流:教师先介绍一些翻译技巧,然后
5、向学生布置相关翻译作业,巩固学生对该技巧的掌握,最后由教师对作业进行评讲并给出参考答案。显然,这种基于经验主义的、自下而上(由词句到语篇)的翻译教学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系统性与理论性,“重语言微观现象的转换技巧,轻语言宏观结构的把握和转化”,与实际翻译工作存在较大距离,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尽管我国的德语专业毕业生与德语自学者数量逐年增加,但是能够胜任企业工作的职业科技译员仍然十分稀缺,目前主要由精通德语的技术人员兼任,这充分说明德语科技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能很好地考虑到企业的需求。面对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的科技德语翻译教学就更
6、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让学生一走出课堂就能自信地进入职场。 三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科技德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不同于其他源于德国学界的译论,它不拘于生涩、高深的语言学、哲学研究,而是理论结合实践的产物,其倡导者都是在知名大学翻译系中长期担任一线教学工作的资深教授。功能主义翻译派主张译者将注意力从“神圣的原文”上移开,重视目的文本及其功能,还主张将交际理论、信息理论与接受美学等领域的思想逐步引入翻译研究的范畴,为后来者打开一片全新的天地,成为目前德语译学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功能派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