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25570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上博简《民之父母》对读《礼记·孔子间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上博简《民之父母》对读《礼记·孔子间居》大家知道,传世古籍经过历代学人的传抄和整理,流传中不免发生讹误,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典籍,较多地保持了古书当时的原貌,相对来说较为可靠。因此,古文字材料对释读和考证古书的重要性,已愈来愈为学者所认识,且有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自第二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刊布以来[1],学者又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笔者将其中的《民之父母》一篇与《礼记·孔子间居》对读,发现《礼记》有错简,以致有文句不通顺之处;在内容上,《民之父母》也优于《孔子间居》。今撰成此小文,以供学人参考。一
2、上博简《民之父母》即今传本《礼记·孔子间居》的前半部分,二者文句次序有一定差异,经分析后发现,《礼记》的文句安排有不合理之处,问题出在子夏问“五至”的一段。该段记孔子论述“五至”,而后面的“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等文句,又是在讲无声无息之化,与上文不协。尤其是传统读法,均以“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作一句,文句不通。“明目而视之”意已足,何谓“正明目”?实不好讲。且此句与下“倾耳而听之”对仗,也足证不当有“正”字。另外,如此读法,此句上面的“哀乐相生”一句,也觉得是半截话,语意不完整。对于这种现象,学者多无说,
3、或作种种曲说[2]。通过与上博简《民之父母》的对照,可知此乃《礼记》错简所致。此当在“是故正”三字下绝句,“明目而视之”以后,至“志气塞乎天地”共28字为错简在此者,其本来位置当在子夏问“三无”一段的“此之谓三无”句之上。视之不得见,听之不得闻,正是阐明“三无”的。为便于说明,现将《民之父母》和校正后的《孔子间居》的相关文句抄录如下,以资对照。《民之父母》:子夏曰:“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五至乎,物之所至者,志亦至焉;志之所至者,礼亦至焉;礼之所至者,乐亦至焉;乐之所至者,哀亦至焉。哀乐相生,君子以正。此
4、之谓五至。”子夏曰:“五至既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三无乎,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君子以此横于天下。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而德气塞于四海矣。此之谓三无。”《孔子间居》: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是故正。此之谓五至。”子夏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君子以此横于天下。)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
5、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三无。”两相对照,《礼记》错简无疑。又以字数考之,《孔子间居》从“明目而视之”至“志气塞乎天地”,共28字,可推知原书一简当为28字左右。考之上文,自起首“孔子间居”至“是故正”,共138字,以5除之,每简平均27·6字,实际情况当是其中三简每简28字,两简每简27字,与错简的字数正合。这里还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从《孔子间居》第一段“此之谓五至”到第二段“无服之丧”,总共只有37字,不足两简之数,以上博简观之,“无服之丧”后尚有“君子以此横于天下”一句,所谓“横
6、于天下”,横,充满之意,即将“三无”的思想和做法施行于天下各处,这一句颇为重要,故推测《礼记》“无服之丧”后还应有“君子以此横于天下”等十多字的脱文。上博简《民之父母》释文考释谓“君子以正”一句不见今本[3],通过对照得知,此句在《孔子间居》中作“是故正”。正,动词,得正。谓君子因此而得为民父母之正,即得到了为民父母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方法。二简书《民之父母》与《礼记·孔子间居》还有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五至”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五至”是物、志、礼、乐、哀,后者的“五至”是志、诗、礼、乐、哀。所谓“至”,
7、郑玄注云:“凡言至者,至於民也。”郑说对不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该篇到底是在讲什么。笔者以为,除去“五至”、“三无”,该篇提及的“达于礼乐之原”、“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以及后面的“五起”,等等,都是在讲为民父母之道,并非谈论修身养性。特别是“五起”,起,兴起之起,即实施“五至”、“三无”以后所出现的效果。“达于礼乐之原”几项,由下文所论也可看出其侧重点均是在政治方面,而不是内在的修养,所以郑氏的解释是对的。郑氏为汉代大儒,上有师承,其说多有所本,非一般人所能及。如郑注《礼记
8、·缁衣》“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句,谓“正”当为“匹”之误;“君子寡言而行”句,谓“寡”当为“顾”之误;学者多不之信。今以新出古文字材料考之,其说确不可易[4]。故笔者以为,阅读古书,应充分尊重古人的训释。志,郑释云:“謂恩意也。”由此而论,简书的“物之所至者,志亦至焉”,是说物之及于民,君子爱民之恩意也要随之而及于民,即通过物而致恩意于民。物,不仅仅是物品,惠民便民的各种政策措施都可以算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