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博简《民之父母》“五至”说论《孔子家语·论礼

从上博简《民之父母》“五至”说论《孔子家语·论礼

ID:22444822

大小:6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9

从上博简《民之父母》“五至”说论《孔子家语·论礼_第1页
从上博简《民之父母》“五至”说论《孔子家语·论礼_第2页
从上博简《民之父母》“五至”说论《孔子家语·论礼_第3页
从上博简《民之父母》“五至”说论《孔子家语·论礼_第4页
从上博简《民之父母》“五至”说论《孔子家语·论礼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上博简《民之父母》“五至”说论《孔子家语·论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上博简《民之父母》“五至”说论《孔子家语·论礼《孔子家语·论礼》篇分为两章,前一章见于《礼记·孔子燕居》,后一章——即“子夏侍坐于孔子”章——见于《礼记·孔子闲居》,又见于2002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中《民之父母》篇。本文拟讨论其有出土文献可资对照的“子夏侍坐于孔子”章。    一《论礼》篇“子夏侍坐于孔子”章是孔子与子夏的对话,记录了孔子对怎样做民之父母这一问题的阐释。子夏陪侍孔子时,以《诗》“凯悌君子,民之父母”一句向孔子提问:“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孔子答之曰:“夫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源,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

2、之谓民之父母。”这一回答中提出了两个重要命题——“五至”和“三无”。子夏向孔子分别请教了这两个命题的内涵。孔子阐述了“五至”、“三无”之后,又以“五起”来对“三无”进行补充说明。《论礼》篇中关于“五至”的一段是这样的:子夏曰:“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诗礼相成,哀乐相生,是以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志气塞于天地,行之充于四海,此之谓五至矣。”《孔子闲居》中相对应的文字为: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

3、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上博楚简中有内容与《孔子家语·论礼》及《礼记·孔子闲居》大体相同的记载,整理者命名为《民之父母》。其中关于“五至”的一段文字如下:(注:隶定及释文暂依濮茅左之整理本,缺文可补出的以“□”标出,简号为笔者所加.)子(夏)曰:“敢(问)可(何)胃(谓)‘五至’?”孔子曰:“‘五至’(乎),勿之所至者,志亦至安(焉);志之所至者,豊(礼)亦至安(焉);豊(礼)之所至者,乐亦至安(焉);乐之所至者,(哀)亦至安(焉),(哀)乐相

4、生。君予以正,此之胃(谓)‘五至’。”为便于比勘,以《家语》为本位,以句为单位,列出以上三种文献的用字、文句对照表(注:濮茅左做过类似工作,参照《家语》、《礼记》,依照《民之父母》的序列。见《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二)》第176~180页.):表1 《论礼》、《孔子闲居》、《民之父母》用字、文句对照表《论礼》《孔子闲居》《民之父母》子夏曰:“敢问何谓五至?”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子(夏)曰:“敢(问)可(何)胃(谓)‘五至’?”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孔=(孔子)曰:“‘五至’(乎)

5、,勿之所至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者,志亦至安(焉);志之所至者,豊(礼)亦至亦至焉。至,哀亦至焉。安(焉);豊(礼)之所至者,乐亦至安(焉);乐之所至者,(哀)亦至安(焉),诗礼相成,哀乐相生,哀乐相生。(哀)乐相生。是以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倾耳而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志气塞于天地,行之充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君子以正,于四海,此之谓五至矣。”此之谓五至。”此之胃(谓)‘五至’。”文句上无关宏旨的差异不算在内,三个文本中尚有四处大的不同:一是《论礼》与《孔子闲

6、居》中“五至”的五个支点是“志、诗、礼、乐、哀”,《民之父母》中的则是“勿、志、礼、乐、哀”;二是《论礼》“诗礼相成,哀乐相生”句,《孔子闲居》和《民之父母》则并无“诗礼相成”句,只作“哀乐相生”;三是《论礼》“是以正”一句,《孔子闲居》作“是故正”且和后面的“明目而视之”等语连读,《民之父母》作“君子以正”;四是“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志气塞于天地,行之充于四海”这段话,在《孔子闲居》中没有“行之充于四海”句,在《民之父母》中位置不同,不在“五至”部分,而是放在下文“三无”的叙述之后,作“奚(系)耳而圣(听)之,不可(得)而(闻)也;明目而见

7、之,不可(得)而见也,而(得)既(气)塞于四海矣”。这几处异文都很重要,对考察这三段话的关系是很有启发性的。    二首先讨论“五至”的内容。《家语·论礼》和《礼记·孔子闲居》中的五至是志、诗、礼、乐、哀;楚简《民之父母》则是勿、志、礼、乐、哀。对于楚简所记,濮茅左考释:“‘勿’,疑‘志’之误写,但‘勿’读作‘物’,似亦通。”[1](P159)濮氏提出了两种意见,但是在释文和下文的讨论当中都只依从前者;加之又将“‘志亦至’之‘志’读为‘诗’”[1](P159),所以其释文中的五个支点与今传本一致,即志、诗、礼、乐、哀。彭裕商[2]、季旭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