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23853
大小:3.70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0
《走进南京——风景名胜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进南京——南京风景名胜介绍雨花台孙艳、陶赛伟、吴慧、邱枫、宋冬霞、陈雯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不似苏州古镇的古朴典雅,也没有沪上风情的婉约娇柔,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南京。让人为之赞叹的。便是举手投足间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帝王气。1700年来,南京曾是十朝都会.六朝金粉之地。吴宫花草、晋代衣冠、明祖殿堂、天国烽火……古城南京。忠实地记载着历朝故事,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雄奇的风姿、绮丽的风光。盛名百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既有自然山水之胜.又有历史文物之雅。兼具古今文明的南京,其商业发达
2、程度自然也非同寻常,在各种商业态势的冲击下。重组后的南京商圈经济焕发出蓬勃的活力.尽显绝代风华。站在被许多高大植物包围着的街道上,在扑面而来的潮湿空气中,深深地体味着这“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与众不同的端庄大气:作为江苏省省会的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古称金陵,市区面积860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辖区跨长江南北两岸。北连辽阔的江淮平原,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境内山地、河流、平原交错,城东有钟山屏障,城南有十里秦淮,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景点:1:风景秀丽的紫金山2:气势宏伟的中山陵3:明孝陵4:夫子庙、秦淮河5:鬼斧神工天
3、生桥6:栖霞山风景秀丽的紫金山在南京市东郊。汉代称锺山。拔地而起,形似盘曲的巨龙,因山坡出露紫色页岩,在阳光照射下闪耀金色光芒,东晋时改称紫金山。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主峰北高峰海拔448公尺。东边的小茅山海拔350公尺,1926年在南坡建有孙中山陵墓。其西侧有明孝陵,东侧有灵谷寺等名胜。西边的天堡山海拔250公尺,建有紫金山天文台。返回紫金山天文台山顶公园奇特的山石崇山峻岭中山陵: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墓地,它以凝重的历史意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优美的园林景致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成为海内外华人瞻仰的圣地。中山陵前
4、临平川,后依青山,呈警钟型。陵墓建筑全部覆盖蓝色琉璃瓦,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以宽阔的花岗石台阶连接,紧凑完整,蔚为壮观。祭堂内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正中是孙中山坐姿雕像,墓室里陈放着孙中山卧式雕像。它结合山峦地势,突出天然屏障,以大片绿茵、宽阔石阶把孤立的小建筑联成整体,苍松翠柏,漫山碧绿,既有时代气息,又蕴民族风格,是我国近代大型群体建筑的杰作。春季,梅花山上万株梅花争奇斗艳,250多亩的梅花山暗香浮动,赏梅的人流如潮涌动;夏季,中山陵音乐台紫藤悬垂,抚慰英灵。流徽榭、紫霞湖清洌袭人,更有陵园大
5、道已成绿荫长廊,构成一片凉爽世界;秋季,松风阁、宝公塔等名胜古迹掩映在绿叶黄花丛中,灵谷公园内万株桂花四处飘香;冬季,紫金山更见壮伟,中山陵墓区雪松尤显青翠挺拔。博爱返回伟大的孙中山先生明孝陵: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坐落在紫金山南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独龙阜北依钟山主峰,阜高150米,林壑幽深,紫气蒸腾,云霭山色,变幻无穷,自古就有“发地多奇岭,千云非一状”的说法。山南是开阔的平原和幽渺的前湖,阳光融融,和风习习,生机勃勃。依山傍水,坐
6、北朝南,的确堪称是风水宝地。返回神道夫子庙、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而我们繁华的夫子庙就坐落在秦淮河畔,有江南贡院等一系列景点。秦淮河的源头有两处,东部源头出自句容县宝华山,南部源头出自溧水县东庭山,两个源头在江宁县的方山埭交汇,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秦淮河古称淮水,全长约110公里,流域面积2600多平方公里,是南京地区主要河道,历史上极有名气。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
7、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家。江南贡院返回鬼斧神工的天生桥
8、:素有“江南小三峡”之称的胭脂河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明洪武年间,朱元璋登临察看地形,发现胭脂河地形宛如巨龙,为坐稳江山,遂命人于洪武二十六年开凿人工运河以断龙脉,这就是胭脂河的由来,而胭脂河上“以巨石面留为桥,中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