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说题稿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说题稿

ID:20385928

大小:8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9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说题稿_第1页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说题稿_第2页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说题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说题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海区高中数学教师说题比赛立体几何第1题说题稿南海区狮山高级中学题目:如图,在锥体中,是边长为1的菱形,且,,,,分别是,的中点。(1)证明:平面;(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本题是2011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第18题,可以用传统几何方法进行推理求解,亦可以用向量坐标法进行计算。下面从4各方面进行分析。一、题目考查的目标与难度1、考查目标:本题涉及的数学知识甚广,包括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余弦定理;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线长公式;线线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平行;二面角的概念与计算;空间直角坐标系;点与向量的坐标;向量的

2、垂直、平行、数量积;法向量。考查了所涉及知识点的概念理解、原理应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基本运算能力;化归的数学思想。2、难度分析:本题对于我校理科学生来说应该算是偏难的题目。理由是:若用几何法,在证明垂直过程前要先作若干条辅助线,学生容易混乱;用坐标法,学生难以入手,因为途中没有明显的“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二、解题分析1、题意分析:(1)是边长为1的菱形——菱形具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性质,为能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创造条件。(2)——能结合菱形的性质,得出90°角,找出“垂直关系”(3)——产生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中线与底边垂直。(4)——实际上的

3、长度只影响了二面角的大小,对解题思路影响不大;若用坐标向量法,给PB长度,以便求P坐标;(5),分别是,的中点——两个中点,考虑到中位线性质。2、思路分析:(1)用传统几何法:第一问是解题的难点,第一问解决了,第二问就显得简单。而要解决第一问“平面”,必然转化到“线线垂直”。其中,比较好找,但另外一对垂直关系就难以直接发现。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关键的切入点就在于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把难以直接证明的垂直关系转化比较容易证明的位置。处理好这个辅助线问题,题目就迎刃而解了。(2)用坐标向量法:问题的难点在于没有明显的“三条两两

4、互相垂直的直线”,要自己依据“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作辅助线构造。然后各点坐标中,P点坐标需要根据题目条件建立方程组来求解。处理好建系、找坐标问题,剩下的就是一些比较格式化的操作了。三、教学方法1、教法设想:(1)传统几何法:应用传统几何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的题目,不外乎抓住“由已知条件想性质,由所求结论想判定”。这道题目中,学生容易被过多的条件搞混。教师只需理顺条件,题目便会迎刃而解。如果这题给我去教我的学生传统几何法,我会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引导①题目的已知条件有哪些?一一列出,数据标注在图上。②由各个条件,你能分别想到些什么?学生思考,自由发

5、挥,尽量联想,挖掘脑袋里的知识③所求的“线面垂直”如何能得到?转化问题④当遇到一组“线线垂直”难以实现,那请思考证明线线垂直有什么方法?⑤一般有哪些常见作辅助线的方法?连接中点,中位线,特殊点,创造垂直,平行(2)向量坐标法:向量坐标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找出各关键点的坐标。如果这题给我去教我的学生传统几何法,我会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引导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需要些什么条件?三条两两互相垂直(共点)的直线①题目条件中有出现一些互相垂直且共面的直线吗?一对也没有。②题目中的条件能是否隐藏了一些垂直关系?请作出来。③怎么建立空间直

6、角坐标系最好?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各点坐标怎么办?不好直接写出的点的坐标可以怎么办?2、学法指导(1)对于立体几何,强调抓住两个基本图形:三角形、三棱锥。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平面多边形(中位线,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所有其他多边形均可转化为三角形,同样三棱锥也是最基本的空间几何体。(2)解题过程中,多思考,多小结。比如说在本题中,我们可以归纳证明两条直线垂直的方法有哪些,辅助线的作法有哪些?(3)任何一个数学问题都离不开条件跟结论,解题时多想想“已知条件有何用,所求结论怎么得”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相信,坚持做下去,学生的

7、解立体几何能力必然会提升。四、评价与推广1、题目价值个人觉得作为一个例题,这是一道很好的立体几何题。因为本题从基本图形出发,通过数据的分析处理,利用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很好地巩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又注重了理科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两种方法。但作为高考题,本题的第一问入手偏难,会导致学生失分较多,影响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2、题目推广如果作为高三复习题,可以做以下的变式尝试(1)在相同的条件下,求二面角(巩固二面角的求法)(1)在相同的条件下,求锥体的体积或求点D到平面PBC的距离(体积问题,等积法)(2)令,其余条件不

8、变,问当取何值是锥体的体积最大(运动变化,最值问题)参考资料:1、杨华《2011广东立体几何体引起的思考》(《中学数学》2011年第9期)2、何小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