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

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

ID:20368530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1页
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2页
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3页
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4页
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目的:  1.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质;  3.培养学生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提高诗歌的赏析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鉴赏实践。  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研究,把握文章精髓。  2.通过诗歌鉴赏实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2、江滚滚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横线处应填诗句为“无边落木萧萧下”,“落红不是无情物”。那么两句中的“落木”“落红”是何意思呢?(“落木”即“落叶”,“落红”即“落花”)那么诗人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著名学者林庚先生的学术文章《说“木叶”》,从中去寻找正确答案。  二、整体感知  阅读思考:文章结构思路如何?  参考:  1.(1-3段)“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钟爱——木叶=树叶<木叶——落木(关键在一个“木”字)  2.(4-6段)“木”被人喜欢的原因。  两个艺术特征:(1)

3、含有落叶的因素(暗示性);(2)有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3.(7段)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三、诗句欣赏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湘夫人》是写湘君与湘夫人相约但最终未能相见的故事。这一句,描绘出一幅秋风微吹、湖泊清泛,万木叶落的秋天图画,有着美丽凄婉、如梦如幻的意境。  2.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诗的开端即以

4、“木叶”、“江波”、“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诗歌的前半段着意渲染出由秋景而生发的浓重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  3.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4.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南朝梁•柳恽《捣衣》  译文:水边平地上的树叶,纷纷附落;陇

5、山头上的秋云,飘飞空中。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  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  6.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

6、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古意》  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四、合作探讨  (一)探讨——“树”与“木”  1.赏析完上面的诗句,大家觉得树与木的形象是否一样?那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叶子、水分、颜色…)  参考:树:满树的叶子→浓荫→水分很充足→浓绿  木:木板.木料→树干→落叶→秋天→微黄→干燥  2.练习: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__。  庭中有奇,绿叶发华滋。  3.为什么填的分别是“木”与“树”,而不是“树”与“木”?  (借提问引入“

7、木”的两个艺术特征:(1)含有落叶的因素(暗示性);(2)有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二)探讨——“树叶”与“木叶”  说说“树叶”与“木叶”意味的有何不同。  (引用文中诗句来引导分析)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枝繁叶茂,繁密湿润。  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