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则与清中叶考据学风

黄仲则与清中叶考据学风

ID:20323550

大小:6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2

黄仲则与清中叶考据学风  _第1页
黄仲则与清中叶考据学风  _第2页
黄仲则与清中叶考据学风  _第3页
黄仲则与清中叶考据学风  _第4页
黄仲则与清中叶考据学风  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仲则与清中叶考据学风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黄仲则与清中叶考据学风【内容提要】黄仲则是乾隆朝最杰出的诗人之一,镂心苦吟,“并力作诗人”,以求自异于众。乾隆中叶,朴学兴起,黄仲则徘徊于诗歌与经术之间,面临着艰难的人生抉择,最后回归诗文“小道”。其诗被时人及后世论者推许为“诗人之诗”。然而,在朴学大盛之际,他未能与时代学术相割裂,深受考据学影响,以学为诗,以学入诗,开辟出一条融性情与学问合一的诗歌道路。本文考察考据学兴起过程中黄仲则诗心的变化与诗歌艺术的嬗变,揭示其诗歌与考据学的关系及艺术特征,并对“诗人之诗”的历史定论进行了辨析。【关键词】黄仲则 考据学 诗歌艺术  清中叶考据学大盛,诗人以学为诗,以学入诗,干嘉诗歌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

2、。黄景仁(1749—1783),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武进人。时人论诗或推为第一,极赞赏其才情。吴蔚光《又书仲则诗后》云:‘千秋多逸气,一往有深情。”①张维屏《听松庐文钞》称其“天才”、“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近百年以来,仅得一人②。万黍维称其“诗人之诗”,《味余楼剩稿序》云:“余尝谓今之为诗者,济之以考据之学,艳之以藻绘之华,才人、学人之诗屈指难悉,而诗人之诗,则千百中不得什一焉。仲则深韪余言,亦知余此论盖为仲则、数峰发也。”③后世承此说,黄仲则诗遂俨然与“学人之诗”各坚壁垒不相侔。事实上,“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并非毫不相通,黄仲则自不能与时代学术隔绝,他深受考据学影响,以学入

3、诗。因此,有必要从考据学与文学的互动、冲突上,系统考察黄仲则的诗心变迁与诗歌艺术。    一、黄仲则的诗心变迁与朴学之兴    黄仲则年十五攻诗,至三十五岁卒,赋诗远在4000首以上,传世《两当轩集》存诗近1100首。综观其一生创作,有三个高峰期:游历湖湘,入朱筠幕府,客居京师。探究其诗心变迁,不难发现有三次大的变化,后两次都与朴学之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初学诗多“苦寒语”,历湖湘之游,诗风一变而为苍凉楚音。  黄仲则孤露家贫,早岁嗜苦吟,镂心肝,以求自异于众,不屑科举一第,与世寡谐。“吟苦非福”一类的劝戒随之而来,其师邵齐焘博学能诗,不忍看弟子苦吟善病,劝之为学,以吟咏为深戒,《劝学

4、一首赠黄生汉镛》云:“家贫士之常,学贫古所虑。愿子养疴暇,时复御缃素。博闻既可尚,平心亦有助。”④黄仲则感其知遇,稍自约束,然终不肯放弃不平则鸣的追求,《杂感》云:“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其初以唐人为宗,取法李白、李商隐,偶染指杜甫、韩愈、李贺。《观潮行》、《后观潮行》放笔纵横,冠绝一时,即学太白而能自出变化,《秋夕》、《感旧》清绮悱恻,大抵取法义山。乾隆三十三年(1768),邵齐焘病殁,黄仲则益感人生奄忽,借山水疗忧,翌年冬游湖湘,怀屈原,吊贾谊,谒杜甫墓,徘徊低吟“忧生兼吊古,那不鬓星星”⑤,“由来骚怨地,只合伴灵均”⑥。“楚人调涩无佳韵,好谱

5、《离骚》入管弦”⑦。黄仲则很快对楚调产生了一种偏爱,诗风因之一变,寄洪亮吉诗云:“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除了心绪与楚调相契合,寻觅到精神寄托外,黄仲则还有一大收获,即坚定了“并力作诗人”的人生道路。  (二)入朱筠幕府,才情为诗,间入学问,构成黄仲则诗心的第二次变化。  乾隆三十六年(1771),朱筠督学安徽。十二月黄仲则入幕中校文,偕洪亮吉、邵晋涵、章学诚诸友随朱筠寻访山水,凭吊古今,登采石矶,游青山、黄山、齐山,饱览山水形胜,诗歌尽情展现飘逸的天才,陶写性灵,宣泄哀怨,“时而龙吟虎啸”,“如飞仙独立于阆风之巅”⑧。值得注意的是,诗中多了一些新的内容,即“才学”较前为盛,体裁上

6、,五、七言古大量出现。《虞忠肃祠》咏史,纪写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下,虞允文犒师采石,召集散卒,大败金兵,有云:“毡帐如云甲光黑,饮马完颜至江北。六州连弃两淮墟,半壁江东死灰色。雍公仓卒不犒师,零星三五残兵随。勤王一呼草间集,督军不来来亦迟。万八千人同一泣,卓然大阵如山立。海陵走死贼臣诛,顺昌以来无此捷。降旗斫倒十丈长,六飞安稳回建康。此时长驱有八可,以笏画地言琅琅。不可与言言不必,肯复中原岂今日?”风格激楚苍凉,叙事纪史,事俱按实,非谙熟宋史者,难以如此纵横捭阉。乾隆三十七年(1772),同洪亮吉、邵晋涵游黄山,《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赐袈裟歌》咏明季史事,力透纸背,诗云:“当时佞佛成阃教,九莲衍得椒

7、房名。昭华宠占六宫冠,十方建寺谁能争?是日君心眷如意,宛转星前誓神器。久看幻海漫阴氛,可奈廷臣与家事。神庙移归玉合空,百劫难添蠹余字。从可添丝绣佛龛,谁教结习犹眈眈。渐报蛾群起河北,尚闻芦税赐淮南。转眼身肥不能走,贼前请命嗟何有!可怜佛远呼不闻,有福祈来付杯酒。洛阳宫殿安在哉!珠襦玉匣飞成灰。犹余此物镇初地,空山阅得沧桑来。”慈光寺始建于明嘉靖间,郑贵妃佞佛,万历三十八年(1610)钦赐寺额。郑妃生皇三子常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