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区域活动材料与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托班区域活动材料与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ID:2030411

大小:155.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1-14

上传者:U-2915
托班区域活动材料与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_第1页
托班区域活动材料与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_第2页
托班区域活动材料与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_第3页
托班区域活动材料与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_第4页
托班区域活动材料与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托班区域活动材料与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托班区域活动材料与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内容提要: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托班区角的创设利用、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针对托班开展区角活动中区域活动材料与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探索创设孩子与活动材料能相融合的环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环境是潜在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说过:“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所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新《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曾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幼儿在一个丰富刺激同时又井然有序的环境中学习,通过环境的影响,一群原本互相伤害、干扰、又爱发脾气的孩子,变成了喜欢探索、常面带笑容、各个能干的小天使。可见环境能改变人,而人也能影响环境。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2-3岁幼儿发展特点是生长发育快,直觉行动思维,但动作协调性差,有较深的依恋情结,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托班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托班幼儿的生活、游戏、运动、学习是融合在一起的。孩子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才会有相应的行为跟进,而后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积累经验,快乐成长。所谓区域,就是利用活动室、午睡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如把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放入这些区域,并设有屏障构成若干相对固定的开放式区域。所谓区域活动是幼儿按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它不是由教师事先设定教学程序,而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所谓区域环境通俗地说是幼儿活动的小区域空间,它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从而进行主动探索和交往的场所。据调查所知:目前有关区域活动的研究涉及到其性质、地位、特点、材料、指导方法等还是挺多的,但对于2~3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研究并不多。因为年龄越小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越难体现自主性,他们时常处于自我为中心的游离状态,常常是老师到哪儿,幼儿跟到哪。很多教师在尝试开设托班区域时都感叹孩子太小没有规则意识,根本无法顺利开展区域活动,也就使得许多托班的区域活动探究在有头无尾中草草收场。本题课旨在研究:在托班区域活动的开展中学会利用环境和活动材料说话,创设孩子与活动材料能相融合的环境,让托班孩子们在自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然地学习, 将托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无意识活动逐渐转变为有意识活动,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活动,从而得到最有效的发展。探索创设孩子与活动材料能相融合的环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二、研究的概况(一)研究目标:探索创设孩子与活动材料能相融合的环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托班区域活动的开展中学会利用环境和活动材料说话,创设孩子与活动材料能相融合的环境,让托班孩子们在自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然地学习,得到最有效的发展。(二)研究内容:1、托班区域活动环境的内涵(正确解释活动材料投放,区域活动环境的概念和托班幼儿的年龄特征)2、托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现状分析和调查。3、托班区域活动环境中材料投放的现状分析和调查。4、托班区域活动环境中材料投放的科学原则。5、探索创设孩子与活动材料能相融合的环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三)研究方法:1、准备阶段--文献法:(区域活动的内涵,2-3岁托班幼儿年龄特征的界定和解释)2、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托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的现状)--案例分析与实践反思法:(探索创设孩子与活动材料能相融合的环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总结阶段--数据分析法(四)研究步骤:准备阶段(2006、6——2006、8)1、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2、制定课题计划。实施阶段(2006、9——2007、6)1、完成托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的现状分析和调查。2、探索创设孩子与活动材料能相融合的环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等。总结阶段(2007、7——2007、8)1、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2、对相关资料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3、撰写研究报告三、研究的过程:第一阶段:托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现状分析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 材料是幼儿开展活动区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如何科学地投放各种材料,充足挖掘教育价值,是开展好活动区的主要保证。目前,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材料贫乏或是投放的材料与幼儿发展不适应,各班在活动区的材料投放较欠缺,形式较单一,种类不多,数量不足,现对托班学习性活动区,社会性活动区和运动性活动区,材料投放情况做一个调查,针对现有的材料投放情况提出对策,更好地挖掘材料的利用价值。表一:材料投放班别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观察调整总和 托1%5693.34778.34676.751.585.8200.5X²<12.59P>0.05托2%5896.74676.74778.35388.3204  托3%5286.745755083.35998.3206 总和166(92.2%)138(76.7%)143(79.4%)163.5(90.8%)610.5 (一)、成品材料:  1.主要以积塑、积木、穿线板、拼插板为主,其中,积塑投放次数较多,而且所购买的积塑品种,功能欠佳,不适合幼儿拼插.  2.教师在运用成品材料中,投放量太大,大多是幼儿直接运用.  3.教师在运用材料中较少挖掘材料的多用性.往往一种成品材料投放后,幼儿不会将成品材料替代合理地运用到别的活动中.孩子只会拼几种简单的作品。孩子缺乏基本的拼插、拼搭技能。  (二)、自然材料  教师在选择自然的材料中主要是以石子、布、树叶、贝壳、稻草、种子等,其中较多的是树叶布 贝壳的使用。教师在投放材料中,主要是直接投放,较少将自然材料进行再加工。孩子缺乏兴趣、材料本身在色、形、意上不能吸引幼儿。  (三)、自制材料  1.主要是投放以纸类、编织类、扣类以及美工活动和操作活动类的材料。  2.自制材料在设计运用上欠佳,材料的运用缺乏再创造性,孩子不爱玩缺少多样性。    往往是不同年龄班投放同一材料,相同的目的要求,在考虑材料是否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上欠佳。  3.教师在自制材料中功能单一.不能一物多用.  (四)、本土资源开发  主要本土资源是以竹制品、木制品为主,对泥土、石块、坚果、种子的利用较少,教师往往不知有哪些可利用的本土资源.  第二阶段:托班区域活动环境时空利用的现状分析空间利用:区角数量的适宜性;区角分隔、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区角内容的丰富性。表二:时空利用班别数量适宜分隔合理内容丰富时间科学总和 托1班%448840.58145.5914590175 X²<12.59托2班%4998448849.9850100192P>0.05托3班%479439.57944884998179.5 总和%1409312483138.59214496546.5 幼儿园的区角一般是依据五大领域或多元智能理论设置的。调查中发现有的托班在区角设置上相对合理些,内容丰富多样,力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有的则存在区角内容设置不合理现象:如区角内容混乱,区角内容偏向美工等。空间挖掘上有差异。重视开展区角活动的班级善于在空间挖掘上下功夫。如有的通过变(变午睡室为活动室)—挖(挖掘走廊、厅道、教室角落创设区角)—伸(教室里原有布局上的伸展)的合理改造,创设了固定与动态相结合的宽敞的区角场地。而有的则空着教室中间大大的场地,只利用了教室的角与边创设区角,致使幼儿在拥挤的状态下无法自由探索,实现同伴间的合作。静态环境设置上有差异。区角静态环境既包括地面、墙面布置,又包括间隔物的摆放。调查发现:墙面布置在教育性和信息量上有很大差距,有的班级只有区角名称,而有的班级则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作品展示墙,学习示意图及操作版块园地等,通过墙面上针对性极强的信息告诉幼儿进区后怎样活动。间隔物的利用上也有差异,大部分间隔材料是现成的桌子、橱柜、玩具架等,作用 基本是摆放玩具、间隔区域,没有往更深层次上进行挖掘。而有的则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不仅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把间隔物放在地面或挂在空中,而且间隔物的作用得到发展,除间隔、摆放玩具外,还可进行操作,如美术区的麦竿门帘可进行装饰画,音乐区的杯子、罐子垂帘进行节奏练习。表三:老师对于区域活动各方面的问题(%)N=30测试内容难较难很难备注1设施是集中放还是分散摆放由幼儿自主摆放202053.3 2环境条件影响与制约幼儿自主性游戏13.336.750 3学习性区角与角色游戏环境如何合理布局6.73063.3 4提供材料有困难3.33063.4 5人数多游戏材料少操作有困难3.346.750 6成人用材料局限孩子强加给孩子游戏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孩子游戏6.736.650 7场地小、玩具少6.72073.3 8自制玩具幼儿不感兴趣实用耐用、鲜艳的玩具太少6.733.360 9提供与主题活动匹配的材料有一定的困难6.723.363.3 10空间太小,玩具摆放整理太麻烦3.33066.7 11游戏可变性大,提供材料有难度6.713.366.7 12既要交往又要降低噪音怎么办16.746.733.313是固定游戏环境好还是由幼儿自己决定好46.746.76.614是投放同种类的玩具还是集中类型的玩具10405015如何创设能引发幼儿多种经验的游戏环境3.34046.7调查说明老师对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和环境创设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惑,需要在调查研究中解决。四、研究的结果:一、创设具有托班特色的区域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中教养理念第一条就是“亲爱儿童,满足需求”,重视婴幼儿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关爱儿童,赋予亲情,满足婴幼儿成长的需求。对2-3岁的托班幼儿来说,他们进入幼儿园,是离开父母、离开单纯、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进入了一个复杂、陌生的全新社会性集体环境,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都是一个重大的环境转变,这种无形的环境压力对托班幼儿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我们努力为他们创设的区域环境应该是幼儿熟悉的,从他们的实际生活着手,以其感兴趣的生活主题为主要生活内容,创设各种真实、自然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从多个侧面,利用多种感官,达到以景生情,以情促知的目的。 蒙台梭利指出: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合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都知道刚入园的托班幼儿规则意识淡薄,刚开始很多我们精心为他们创设的区域玩到最后以杂乱而收场,使得我们原本的设想不能如期实现。于是我们的初期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考虑到托班幼儿都是刚刚从单一的家庭生活走向幼儿园集体生活,很怀念家里那种舒适、温馨的感觉,在研究中以生活化、儿童化、规范化为区域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给幼儿一个适宜的环境,从而提高幼儿的活动质量。(一)区域创设生活化,提升幼儿生活经验。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实物品贴近幼儿的生活,更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游戏行为,我们在创设的时候以“幼儿熟悉、能给他们带来温馨、柔和感觉”为宗旨,在游戏中除了提供一些仿真玩具以外,还投放了实际生活中使用的真实用具,有厨房的锅碗勺盆,有脸盆毛巾,有夹子晾衣架,这一系列的生活用品大部分都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真实物,既有妈妈的皮包、皮鞋,又有爸爸的领带,让孩子感到无比亲切,大大满足了幼儿对“亲近的物品”、“依赖亲人”的依恋情结。使幼儿在真实物的操作摆弄中积累丰富的表象,获得感知觉发展。比如:拖鞋是孩子们最常见的生活用品,在家里他们只是穿穿自己的鞋子,而我们在娃娃家里摆放了爸爸的、妈妈的拖鞋,大小、颜色、款式、花纹都不一样,孩子看了很开心。孩子们在放放鞋子、穿穿鞋子过程中不仅体验做爸爸、当妈妈的情感,还积累了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这些不一定要孩子说出来,但他是在感知体验中积累的。因此,在这样的真实生活情景中,分散了陌生环境对幼儿造成的压力,所有的区域都是自由、开放的,幼儿的行为不受限制,更加自主了。真实生活物品引发了幼儿的认知冲突和情感共鸣,幼儿在开心的同时喜欢开口了,在开口的同时也开窍了。角色游戏以其富有创造性和充满想像力深受幼儿喜欢,让幼儿在角色中充分“自主”。所以刚开始在环境布置上我们以角色区域为主打,在教室的角落布置了一个娃娃家,家中的摆设尽量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贴近,该区域是幼儿经常光顾的,他们可以在那里喂宝宝吃饭,玩过家家,可是原本温馨的“家”时常因为孩子们争娃娃、争餐具而变得不和谐。活动结束后,地上餐具一片狼藉。后来我试着在墙上钉上几枚钉子,将餐具挂起来,放了一个小架子作为碗柜,没想到这一招还挺灵的,餐具乱扔的现象明显好转,因为生活中我们厨房里的炊具都是挂起来,餐具也是放在柜子里的。“生活化”的改变,提高了幼儿玩娃娃家的规则意识。后来在观察中我又发现其实常见的“餐卧一体”的娃娃家摆设并不适合托班幼儿,于是我就创设出:一室一厅――就 是将娃娃家分成餐厅和卧室。在餐厅里我们重新投放了统一的餐具,让幼儿在餐厅里学习扮演爸爸烧菜、妈妈洗菜、宝宝吃饭等情景。而在卧室摆上床、沙发、洗衣机,提供了很多的娃娃、小衣服、鞋子、脸盆和衣架,,让幼儿练习给娃娃穿脱衣裤,知道衣服脏了要清洗及夹夹子的技能。这样分工不同,大家各司其职,幼儿可以有目的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娃娃家来玩。一段时间过后,收到了明显地效果,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在这两个区域中得到了提高。两厅一室――指餐厅、客厅和卧室。一段时间过后,我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创设了一个客厅。客厅的实际功用是阅读区。刚开始我在阅读区投放了很多的靠垫,以为这样会给孩子一种在家看书的感觉,后来我发现其实幼儿并不喜欢抱着靠垫看书,而是喜欢坐着看书。于是我们将以往的阅读区布置成娃娃家客厅的样子,在书架上摆上幼儿经常看的书,如《益智画刊》、《幼儿用书》等,遵循“一次一种、人手一份”的原则,这样一来解决幼儿间相互模仿的问题,二来便于阅读时教师的指导。一段时间尝试后,该区域成了中饭后最受欢迎的区域,幼儿经常会一边抱着娃娃一边自言自语,有时还会和同伴窃窃私语进行交流,既有角色的乐趣,又有阅读的快乐。(二)区域创设儿童化,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富有童趣的环境创设不仅会让人眼前一亮,而且能促进幼儿游戏的兴趣。于是在区域环境创设上我力求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医院对于大多数托班的孩子来讲有一定的“恐惧”,因而他们对于穿白大褂的人也有一定的畏惧。于是我就在班里创设了一个小医院,将大人的白大褂改成孩子穿的,配上帽子、口罩,布置环境时在以白色为主的医院里增添了一些可爱的卡通形象,在角落里还摆上一瓶花,这样将冷冰冰的医院变成了充满童趣的动物“医院”。可能是我们的“医院”比较温馨,没想到“医院”一开张,,孩子们便玩的不亦乐乎。于是我们还利用晨间谈话时间交流幼儿去医院的经验,适时的对幼儿进行“打针我不怕的”勇敢教育。从这以后,班里的孩子在打针时少了哭闹声,渐渐地我们发现部分幼儿开始学会关心别人,如果有小朋友不舒服,他们会跑过去轻轻地拍拍他,还会像模像样地给同伴看起病来。1.变废为宝,让幼儿在自由摆弄中积累相关经验 我们一直认为高结构的游戏材料很适合低幼年龄的孩子,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低结构的材料同样能引起并能更好地维持幼儿的游戏行为。而低结构材料最经济、最实用的方式就是变废为宝,让废旧材料为幼儿教育服务。如我和孩子一起收集大大小小、不同形状、颜色、图案的废旧纸盒,孩子们就用这些纸盒快乐地开展游戏,可以找找自己的纸盒,数数纸盒,比比大小,在盒子里钻钻爬爬,把盒子垒垒叠叠等,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兴趣盎然地自由摆弄着这些纸盒,并在摆弄中感知、在感知中积累、在积累中发展。 2.适时变换,让幼儿在新的刺激下发展操作行为 托班孩子的情绪是不稳定的,他们兴趣随时会改变,操作行为也同样短暂,针对这样的年龄特征,及时注意活动的内容和材料随幼儿的兴趣做不断地调整、补充,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如投放各种纸盒,一开始孩子自由摆弄,有的钻、有的垒高……但当时间一长,幼儿逐渐失去兴趣时,我们马上以玩伴身份参与,引发了装饰纸盒,我们把纸盒变成了小房子、小动物、小汽车,我们粉刷房子,在房子上贴贴小花,装装门帘,为小动物穿上漂亮的衣服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马上又来劲了,在粉刷房子、砌屋顶、穿门帘、纽小花、敲印章等活动中乐此不疲,自主自由,边玩边学,尽情地表达表现自己,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孩子们在装饰好的房子里看看玩玩,开着装扮好的汽车到处跑跑,多么开心。通过这些活动,“盒子”的功能从封闭的、单一的转化成开放的、多元的,维持并满足了托班孩子的游戏行为。在分析2~3岁幼儿好模仿、好重复、好新奇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深受幼儿喜爱的八大游戏区(见表)。表四:名称内容、材料生活区夹夹子、剥豆子、穿穿脱脱、拣垃圾;开瓶盖、包糖果等语言区听录音故事、拼图讲述、点读画报、指认挂图影集等动手区敲敲打打、穿木珠、拼图、拆卸机器、绕毛线、插鱼鳞等科学区饲养动物、种植植物、探索人体模型或标本、小实验等玩具城各种拼插积木、交通工具、信号灯、幼儿自带玩具角色区医院白大褂、帽子、听诊器、针筒、药盒、各种娃娃娃娃家家具、炊具、餐具、娃娃、食品、蔬菜、半成品材料艺术区美工区画图、塑泥、剪剪撕撕团团、给自然物着色等表演区录音机、磁带、木偶、指偶、铃、鼓、纱巾、头饰等沙水区玩沙区杯、碗、盆、铲、漏管、沙画纸、彩沙等玩水区沉浮实验、喷漏实验、塑料袋、水桶、碗、盆等(三)区域设置规范化,逐渐建立规则意识。在瑞吉欧的理念中空间隔离物太高会影响儿童的交流,因为不同的区域可适合不同人数小组的活动。于是,我实施了“兼容” 方式,利用墙面、桌子、柜子进行立体化摆设。最小的空间是为个别幼儿所设的安静区或隐蔽区;稍大一些的空间适合幼儿在小组群中活动。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划分出娃娃家、建构区、操作区、生活区、投射区、汽车世界。因为考虑到角落的隔离优势,我将各个区域安插在教室的周围,使每个区域既有间隔又互不干扰。如娃娃家和建构区,因为这两个区域中投放的材料较丰富,幼儿在活动中很喜欢将玩具混淆,于是我就将这两个区域分别设置在教室的两个角落,这样就避免玩具混在一起的局面。汽车世界来源于班里的男孩子经常会带一些小汽车来园,玩的时候很好,可玩好后就到处乱丢。于是我就用即时贴在地上贴了一个十字马路,专门标出一个地方当停车场,让“司机们”不要乱停车,这样孩子们不仅多了一种玩法,而且还树立了一定的交通意识。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遵循这一理念我们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课题研究与实施的重要因素。幼儿在格局明显的区域划分中逐渐建立了区域规则意识,为今后顺利开展区域活动打下基础。二、尝试提供有效的区域活动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自主性。所谓活动材料,是指儿童各种活动的进行,维持与发展所提供的各种物品、器具与资料等。布里奇斯认为:色彩艳丽,变化多端的活动材料对儿童最具吸引力。作为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数量充足,满足多种感知需要的玩具和材料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幼儿架起了和知识之间的桥梁。只有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又可操作性的材料才会吸引幼儿。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发现问题,体会一次次解决问题的喜悦,在新材料的不断刺激下,才能使幼儿对区域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1、多提供有“层次差异性”的材料。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是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什么样的材料,就可引发相应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如“配对”练习的区角,可以是大小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大小配对);可以是数板与数形的匹配(形状配对);还可以是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数量配对)。又如剪纸练习区,可以从随意剪纸-剪粗条-剪细条纸-剪曲线条纸;从剪报纸-剪吹塑纸-剪马粪纸;从剪纸-剪布-剪麻布等等,材料不同,难易不一。这样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要求。2、多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区域活动的材料,要有多样的变化。第一、同一区域的材料投放要多样性,如“给娃娃梳辫子” ,既有扎辫子的发圈,又有可以夹头发的发夹,发夹又有松紧之分;又如美工区,既有最常用的蜡笔水彩笔、也有孩子感兴趣的印章、还有孩子们比较少见的棉签和自制的图画小拖把。再如“建构区”,既有大大小小的塑积、又有各式各样的薯片桶、还有五颜六色的一次性杯子。第二、同一材料的玩法要多样性,如木珠既可以玩穿木珠,又可以用来垒高;又如拼图,幼儿既可以拼拼搭搭,又可以看图说话,总之,材料有了多样的变化,孩子的兴趣更高,活动的时间也更持久。3、多提供“新奇性”的材料。“新奇”的材料是指在活动区活动中初次出现,而且色彩、外形、声音等方面对孩子富有一种吸引力的材料。比如“找影子”,教师把幼儿熟悉并且喜爱的动画形象:如“孙悟空、白雪公主、机器猫”等图片剪下来,并在吹塑纸上画出轮廓线,让孩子按照影子找出图片的形象。因为这些动画形象都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所以教师刚刚投放,就吸引了许多幼儿的参与。这样的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吸引孩子,给孩子一种新鲜感,但是这种新奇的材料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受时间,或自身玩法的限制较多,当孩子感到不再新奇时就有可能遗忘它,所以在提供新奇材料时我们要考虑到材料对孩子发展的价值。4、多提供“可变性强”的材料。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幼儿喜欢不断反复的活动,往往是他将要掌握而又未能熟练的一些活动。比如舀豆豆,刚开始时教师提供了一盆豆,幼儿就将盆中的豆舀入碗中,这时幼儿对舀的动作感到有些难度,只能够舀到一点点,或在舀到碗中时会洒落,经过一段时间幼儿舀的动作渐渐掌握,而且他们会将盆中的豆抖到一起再用勺舀,这时教师再提供一些大大小小的瓶,大大小小的勺等一些辅助器具,这样,幼儿在舀豆时就会将小瓶放入盆中再将豆舀入小瓶,或者用小勺舀,原因是小朋友认为将瓶放入大盆,用小勺或将瓶移向盆可避免豆豆洒落到桌面。因此在材料提供时要考虑到孩子的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既不能让孩子操作起来太容易,也不能让孩子感到太难而放弃,而是要帮助幼儿构建发展的阶梯。三、充分挖掘活动材料的内涵,体现多种教育价值《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指出:组织和实施教养活动时,要挖掘充分挖掘材料内含的多种教育价值,让孩子在摆弄、操作物品的过程中,获得多种感官活动的经验,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挖掘具有暗示性的材料,将教育的目标隐含在材料中。材料是隐性的老师,教育的目标可以通过材料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把目标隐含在材料之中。如“垒高”,教师利用一次性杯子做文章,可以把大小、颜色、高低、数概念等认知经验融合在材料中,在孩子把杯子垒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隐含在材料中的目标一一挖掘出来。又如“投篮”,教师可以在投篮板上制作小圆点,表示数量,投篮的球可以根据孩子“最近发展区” 和该月龄段所要掌握的颜色,可以是红色球,也可以是绿色球,这样孩子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就可以感知体验颜色和数量。2、选择的材料要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俗话说:“一岁看三岁,三岁看终生。”许多研究也表明:2-3岁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期”,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实践证明:投放材料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相结合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如为了养成幼儿不乱扔纸屑的良好卫生习惯,教师在剪纸区创设了“给小熊吃薯条”的情景,即在纸盒上贴上张大嘴巴的小熊,让幼儿把剪下的废纸当薯条送给小熊吃。通过这样一个情景的创设,既让孩子练习了剪的动作,又培养了孩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3、提供的材料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陈鹤琴先生说过:“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更加爱护。”幼儿园的区域环境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摇篮,创设利用良好的区域环境和丰富的材料更能促使全体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的有利措施,如:●针对2-3岁幼儿涂鸦期的特点,不妨在活动室的一角布置涂鸦区,让孩子大胆、自由地涂鸦。在涂鸦区可以提供白纸、颜料、海绵棒、喷壶等材料和工具。由于这些材料工具使用方便并易出效果,孩子特别喜欢。教师还可以把孩子涂鸦的东西剪成各种图案,并用它来装饰活动室。●为了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将一些看图说话的材料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还取决于材料的投放形式。教育研究学者认为,材料的投放形式也是影响儿童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提高材料的教育效应,还必须对材料的投放形式加以研究,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切忌四个性:(1)忌危险性。国外的学者布罗非.古得和内德勒在1975年曾为幼儿园环境设计提出了11个目标,其中第一个目标就是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2-3岁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动作发展还不协调,教师在创设环境和提供活动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排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要全力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2)、忌随意性。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心中要有目标,眼中要有孩子。切忌随意性,只从教师自己的眼光出发,而不顾孩子的发展需要和接受能力,想到什么就投放什么,随意投放材料,最终导致“事与愿违。”排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要全力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3)忌无序性 。道奇的研究认为,材料杂乱无序的投放会有损儿童建构性地使用材料或对材料的爱护行为。这就是说,材料投放的有序性将有助于儿童对材料选择与使用的行为更趋合理化。教师要根据孩子操作探索的水平和活动表现,及时地、不断地调整活动的材料。(4)忌封闭性。2-3岁的孩子视线只停留在表面,他们不会去寻找和玩放在橱里的玩具,因为放在橱内的材料是封闭起来的,孩子不容易发现。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要注意开放性地投放材料,让材料明明白白地呈现在孩子的眼前。如美工区的操作材料,可以把原先放在橱里的美术工具拿出来,放在台面上,这样不仅使幼儿容易发现,还便于幼儿取放,同时更加提高了材料的使用效益。2~3岁幼儿是人生的起步,俗话说:“一岁看三岁,三岁看终生。”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幼儿、教师和环境”已构成了现代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活动材料对幼儿的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当前探索和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学会利用环境和活动材料说话,创设孩子与活动材料能相融合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自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然地学习,得到最有效的发展。五、研究的反思:在边操作边反思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不光是指游戏时的玩具材料,还包括一些游戏的辅助材料。那么,辅助材料包括哪些呢?1、玩具橱、柜上的对应标记。这个标记,可以是实物图案,也可以是几何图形。可以用数点结合,也可以是英语字母。只要根据各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有选择的贴放即可。2、人数多少的确定标记。在活动时,幼儿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玩具蜂拥而上,大家都去玩。当放材料的筐上,多了确定人数的标记之后,孩子们便会自己调整每份材料的操作人数了。3、难易程度的显示标记。这一类标记的提供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水平,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使得“材料符合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不再是句空话。4、百宝厢的提供。百宝厢内放有一些区域筐中放着的,但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又可能用完的材料,可供幼儿在材料缺少的时候自己取用。在区域材料投放到位之后,教师该如何指导?如何让这些材料到每个孩子的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如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孩子的能力有进一步地提高呢?我想,这正是下一步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2002年4月2.张金梅《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编辑部2002.1.3.华爱华《试论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教育取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林佩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宁波出版社2004.85.李建君《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6.《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附:关于区域活动环境、材料、时空等方面的问题调查表测试内容难较难很难备注1设施是集中放还是分散摆放由幼儿自主摆放    2环境条件影响与制约幼儿自主性游戏    3学习性区角与角色游戏环境如何合理布局    4提供材料有困难    5人数多游戏材料少操作有困难    6成人用材料局限孩子强加给孩子游戏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孩子游戏    7场地小、玩具少    8自制玩具幼儿不感兴趣实用耐用、鲜艳的玩具太少    9提供与主题活动匹配的材料有一定的困难    10空间太小,玩具摆放整理太麻烦    11游戏可变性大,提供材料有难度    12既要交往又要降低噪音怎么办13是固定游戏环境好还是由幼儿自己决定好14是投放同种类的玩具还是集中类型的玩具15如何创设能引发幼儿多种经验的游戏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