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内部联合储备模式下的电网物资配送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部联合储备模式下的电网物资配送模式 0、引言 目前电X物资管理的主要任务不再仅仅是及时满足电X物资的需求,而是考虑如何在能够在满足物资需求的基础上使得物资管理成本最小、资源配最优化。在传统的物资储备模式中,各仓库为了避免出现物资供应不及时,都以各自物资安全库存为准来储备,造成大量资金被占用、大量物资闲置以及闲置时间过久的物资耗损和过时等资源浪费问题。因此,电X物资储备模式正从传统的储备模式转向联合储备等新型模式。 联合储备分为外部联合储备和内部联合储备,外部物资联合储备模式(即需求方与供应商对物资
2、进行联合储备)一般应用于供应链中,主要消除需求放大和不确定现象,要求需求方与供应商之间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内部联合储备指企业内部仓库之间共同储存物资以减少仓库系统中物资储备总量。在内部联合储备中,通过一定的方法或者模型分配不同储备库要存储的物资数量能够最大限度压缩物资的总储存水平。联合储备模式能够减少物资资金占用,物资库存水平低于传统库存模式下物资库存水平,而且物资的服务水平能大大提高,尤其是应急物资的服务水平。 物资配送不仅是货物配送,还能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储备模式改变将带来配送的改变
3、,电力物资配送管理不仅关系着库存周转率、物资的供应成本、客户的需求,还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现有研究中有关内部联合储备的研究很少,在此模式下的物资配送方面的研究更少,大部分都是有关外部联合储备的研究,而国X公司推行重要物资内部联合储备,明确联合储备物资清单,建立联合储备物资调用工作机制,随着内部联合储备模式在电X物资管理中的逐步实施,传统的配送方法也需要相应改变,如何在联合储备模式下合理完成电X物资配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电X物资在联合储备下的配送管理能够指导联合储备在电X中的实施
4、,减少电X物资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1、联合储备模式下的电X物资配送模式 电X物资联合储备首先要打破各市或地区各自负责各自电X物资供给的现状,其次采用联合储备的物资应该是一些需求频率较低且单次需求数量大的物资。 电X物资的联合储备应在各省的周转库之间进行,相近几个市或者地区的周转库之间可以建立联合库存,当某市或地区中需要某些物资时各周转库可以互相配送。假设某市有4个周转库和5个需求点,那么联合储备模式下电X物资配送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 实施联合储备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哪些电X物资适合进行联合
5、储备,然后在确定每一类电X物资需求总量的基础上根据物资储备库的分布及其服务范围情况,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各周转库存储该类物资的数量,最后合理安排物资调度。 2、基于内部联合储备模式的电X物资配送模型构建 构建配送模型的目标就是在联合储备模式下合理安排物资调度,并使配送成本最小,模型主要考虑配送数量以及配送距离对配送成本的影响。 2.1模型假设条件及符号说明 模型构建中的假设以及多个符号说明如下。 假设条件:(1)假设联合储备中各周转库车辆能够满足配送需求;(2)假设不同地区之间的费率相同。 符号
6、说明:(1)集合。S:周转库集合D:物资需求点集合G:物资类别集合(2)配送参数。dij:从周转库i到需求点j的距离c:每单位物资每单位距离的运费(3)物资供需参数Oig:周转库i中第g类物资的库存量Dig:物资需求点j对第g类物资的需求量(4)决策变量xigj:物资g从周转库i运往需求点j的数量2.2确定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模型的最终目的是使得配送成本最小,假设有m个周转库,n个仓储点和h类物资,所以目标函数表示在m个周转库满足n个仓储点h类物资需求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最小配送成本。 模型的求解过程可
7、以借助Matlab工具。 3、实例分析 假设某省X的3个周转库进行联合储备,为3个周转库所在市或者地区的4个仓储点供应物资。现有2类物资需要各周转库向各仓储点运送,已知费率c=5,周转库与各仓储点的距离如表1所示,各周转库储备两类物资的数量如表2所示,各仓储点对两类物资的需求量如表3所示。 根据已知条件,目标函数可以写作minT=c2g=13t=14j=1xigidij,约束条件中有不等式6个,等式8个,24个决策变量xigi的非负约束。利用Matlab中的linprog函数可以得出使得物资
8、配送成本最小的合理配送安排,最终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从表4和5中可以看出,周转库1负责仓储点3所有第一类物资和150个单位的第二类物资的配送;周转库2分别供给52个和95个单位的第一类给物资仓储点1和仓储点2,供给100个单位的第二类物资给仓储点2;周转库3分别供给60个和80个单位的第一类物资给仓储点1和仓储点4,分别供给90个、30个、4个和110个单位的第二类物资给仓储点1、2、3、4,最终最小配送成本计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