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

ID:2027243

大小:194.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7-11-14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_第1页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_第2页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_第3页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_第4页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试题类型及应试策略(新课标版)河北邢台二中 方毅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说明: 1.依照《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的形式、内容,编撰此文。此文涉及语文学习和应试的具体步骤及方法,具有事半功倍之功效,适用于高中各年级。 2.复习时应当遵循“脚踏实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的思路,抓基础,抓方法,重积累,重能力,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注意处理好“课本”与“课外”关系,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迁移出来,避免高考备考不注重课文、不注重积累的

2、弊端。 4.注意平时真正以“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为指导思想进行语文复习,关注生活,留心社会,“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5.新课标试卷结构:试卷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部分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部分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必考题125分左右,选考题25分。 第Ⅰ卷阅读部分必考题(45分) 一、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答题要领 ①选项是对文章要点的转述,转述方式有三:概括式(具体变抽象),具体式(抽象变一般),同义

3、变式(变换句式换说法。如:因果与果因,条件与因果)。务必有针对性地判断选项的转述,是否符合原文的句间关系及表达意图。②弄清代词的指代意义(近指:这、这些;远指:那、那个;不定指:某、某些)。③确定文段的中心句(主旨句、首括句、过渡句、修辞句、语篇指示语句和情态语句)。④筛选整合信息,注意基本概念和新知识的解释、阐述。⑤把握文体及文体特点(抓观点,材料和思想。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答题步骤 ①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确定体式,明确每段的中心内容,尤其要关注首尾段。勾画出关键词,

4、如可能、将、一些、正在、主要、如果、假如、但是、因此、正是、几乎等,初步掌握全文的意思及中心。 ②注意选项与原文的严格的对应关系,找到题干或选项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转述绝对的选项),有的情况下,选项的信息是建立在原文一段或几段相关信息的概括的基础上的,切不可简单机械地寻找一一对应的关系机械地答题。 ③注意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把握题干中定语所指定的解题范围,排除范围外的选项。(如第五题)。 (3)解题方法 ①找:找找原文有没有(依题干找出检索范围、段落及角度); 

5、②比:[1]比较原文符不符——此物变彼物(偷换概念)。[2]可能成必然(说法绝对)。[3]将来变现在(提前实现)。[4]部分成全部(扩大外延)。[5]结果变原因(因果颠倒)。[6]说东改道西(意思不符)。[7]有一却说三(夸大作用)。[8]未然变已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共7题)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文言翻译10分) 1.考点 (1)对实词虚词的理解:①一词多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如:知──知道、懂得、了解、主持、管理);②古今异义(中国、亲戚、婚姻、指示);③

6、通假字(知──智);④偏义复词(国家、窗户、人物狐狸)。 (2)理解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考纲》规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虚词和教材中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安、但、耳、夫、盖、故、或、即、既、然、虽、遂、惟、已、矣、犹、哉。参见《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部分系统复习》) (3)特殊句式及用法: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谓前、宾前、定后、介后)词类话用。 (4)后两题重在理解分析归纳概括,代入原文,以文解文。 2.答题要领 ①明大意(知人明事

7、);②通词句(结合语境);③能辨析(五W: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经过,几个时间,几个地点,发生发展的原因多少原因。1>Who、2>What、3>When、4>Where、5>Why) 3.分析答题过程 从最后一题开始,倒着做,利用已知解未知。 4.答题技巧 ⑴常见的实词的理解:将选项给出的词义或解释结合语境,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⑵古今异义题: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将该词语的今

8、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⑶虚词题: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实词。例如:“殆”,殆不可治,“殆”是副词,作状语,译为大概、恐怕……吧;百战不殆,“殆”是动词,作谓语,译为危险。 ⑷信息筛选题: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