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60025
大小:76.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11
《重构人文学科和人文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构人文学科和人文素养在全球化的“现代性”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模式发生着变化,人们试图或实际上已经把人文学科边缘化了,人文精神、人文素养逐渐在失去,反观中国与西方的人文传统,并非如此。重构人文学科和人文素养需要世界性、全球性的广阔视野,以跳跃的方式抓住几个时空连接点探讨下去。 关键词:人文学科;人文素养;中西传统;接枝;重构 :G40-055:A:1671-6604(2012)03-0001-07 一 之前,我提出“人文今朝”这个口号,内中含有一个只有今朝的危机感:我认为在全球化的“现代性”影响下,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模式似
2、乎只有一个“今天”和“现时”,而且(至少在西方)唯“我”独尊,处处以个人的享乐为生命意义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很容易流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明天是不是会更好?谁管它呢?世界变化太快,管它也没有用。 在这种心态作祟鼓动之下,我们的心胸和视野变得更狭小了,形成了另一个悖论:X上提供的讯息愈多,我们所得到的真正知识性的智慧愈少,人变成了受感官欲望支使的动物,而这种欲望,基本是一种“物欲”——对“物”的崇拜和享用,而这种“拜物欲”的背后当然是资本主义的市场消费。 这一切都成了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似乎很少有人会反省一下到底在这种环境中我
3、们变成了什么样的“人”?现在如果谈“人的价值”之类的话,恐怕在座的都会觉得这是老生常谈,即使是我这个“老生”,如今也很少谈这类的题目。我不能不反思,作为一个人文学科的学者和一个人文主义者,在这个消费至上的商业社会究竟有何意义? 其实,大家都知道,人文学科早已被“边缘化”了,表面上看不出来,各大学照样有各种人文科系,港大文学院下面还有数个学院,包括人文学院;中大的文学院下有十多个科系,洋洋大观。然而,比起商学院、法学院和其他专业学院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当然,最近又开始推行所谓“通识教育”,如火如荼,有人识之为“通识通识,通通不识”
4、,原因就是把这种人文基础的“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当作“常识”或“自我增值”来灌输,这也是全球化资讯发达后的必然影响。 其实人文教育的目的不是增加知识,而是用知识和理智性的思考教我们如何做人和面对社会,思考的方式不是靠几个简单的方程式和数字可以做到的。我甚至可以进一步说,既然人是复杂的动物,其禀性也很复杂:理智、感情、想象、幻想、创意、抽象思维、潜意识的欲望、身体感官的各种感觉和刺激……无所不包,所以学院里才有这么多不同的科系来研究这个人的行为和现象,这就是人文学科,在欧洲又叫“人文科学”。显然,它和“社会科
5、学”密切相关,而且互动。所以我一直认为,人文学科本来就应该是“跨学科”的,它和自然科学不一样,因为人不能被分解成几块,分解开了反而失去人的意义。然而,今日大学的专业化趋势——这也是现代性合理化的必然结果——也使得人文学科支零破碎,很少人做整合的工作,甚至连跨学科的对话也很罕见。专业化的结果必会导致人文学科的边缘化和凋零。 二 反观中国和西方的传统,并非如此。中国的儒家传统一向以“人文”为中心,所谓人文,简单地说,就是做人的道理,它是和“天文”——大自然的理则——相对称的。所以儒家的“人学”也就是“仁学”,是把个人放在一个广义(二人
6、以上)的范畴来审视和教诲的:“文化”就是由人文出发的“教化”,由内及外,自宋儒之后又提炼成一套“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外连环的大道理。用现代香港人常用的英国殖民话语来说,就是一个“scheme”,一套教学计划,内容则始自孔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目的是把“君子”训练成一个文武全才。但“六艺”居首的还是礼乐,其后的才是“数”学,计算之学和现代学院制度比较起来,轻重自明。 这样的人文传统一直到晚清民初,在19世纪之末,晚清各学人志士倡导采用新式大学章程,王国维等人依然把人文之学放在前面:如哲学、史学、
7、文学等,然后再加上新的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严复受进化论的影响,提出“哲学”类的各种分科,指的并非纯粹哲学,而是经济和社会学等实用学科,又称之为“群学”,但并没有放弃传统的经学。这在余英时先生的长文《试论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在全球化的“现代性”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模式发生着变化,人们试图或实际上已经把人文学科边缘化了,人文精神、人文素养逐渐在失去,反观中国与西方的人文传统,并非如此。重构人文学科和人文素养需要世界性、全球性的广阔视野,以跳跃的方式抓住几个时空连接点探讨下去。 关键词:人文学科;人文素养;中西传统;接枝;
8、重构 :G40-055:A:1671-6604(2012)03-0001-07 一 之前,我提出“人文今朝”这个口号,内中含有一个只有今朝的危机感:我认为在全球化的“现代性”影响下,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模式似乎只有一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