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52580
大小:68.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天舒胶囊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天舒胶囊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彭仕军(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宜宾644000)【摘要】目的探讨天舒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及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3例予U服天舒胶囊、氟桂利嗪胶囊及盐酸倍他司汀,对照组53例仅口服氟桂利嗪胶囊和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舒胶囊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疗效确切。【关键词】天舒胶囊梅尼埃病梅尼埃病乂称内耳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患者多数有天旋地转感,多伴有耳鸣、胸闷、恶心
2、、呕吐,部分可伴有耳聋、耳胀满闷塞感[1-3]。笔者采用天舒胶囊治疗木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眩晕,并伴有耳鸣及恶心呕吐,或伴有耳聋,③前庭功能检查:查见强弱不等的水平型或水平旋转型自发性眼震,④听力检查:患侧可为感音神经性聋,⑥所有患者均常规检查头颅CT以排除脑干、小脑及枕叶的岀血、梗死或肿瘤。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明显出血倾向者,中枢性眩晕,高血压未稳定者,外伤所致眩晕者,孕妇。1.2一般资料53例均为2005-2011年我科收治的内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
3、治疗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40〜68岁,平均58.2岁;自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3.6h。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42〜66岁,平均56.0岁;自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4.2h。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1.3治疗方法[2]2组患者均予口服氟桂利嗪胶囊10mg每日1次,盐酸倍他司汀片8mg每Id3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口服天舒胶囊4粒每Id3次。2组均连用14d为1个疗程。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者冋吋控制血糖、降血压等对症处理。1.4疗效评定标
4、准[2-6]根据眩晕症状好转起效吋间及体征消失吋间评定疗效。1.5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q=0.05。2结果临床疗效见表1表12组疗效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3讨论3.1梅尼埃病发病原因不明,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病人青壮年多见,60岁以上老人发病罕见[1]。关于病因、学说甚多,尚无定论,如神经源性学说、血管源性学说、免疫反应学说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内耳微循环障碍。3.2变态反应、内分泌障碍及精神神经因素等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副交感神经抑制,引起内耳小动脉及内听动脉痉挛,微
5、循环障碍,使血管缺血缺氧,血管壁的渗透性增加,血管内液漏入内淋巴腔,导致膜迷路积水,蜗管及球囊膨人,刺激耳蜗及前庭感受器时,引起耳鸣、耳聋、眩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2]。同吋,因内耳的血液供应的内听动脉及其分支主要来自起源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当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久之即可使血管壁缺血缺氧,血管壁的渗透性增加,膜迷路积水引发眩晕。因此,要缓解眩晕等症状,就得解决内耳淋巴积液问题,针对上述引起内耳淋巴积液的内听动脉痉挛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进行治疗,将获得较满意的疗效。3.3针对内耳眩晕的内听动脉痉挛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
6、,选用天舒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及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5】。3.4盐酸倍他司汀属组胺衍生物,是血管扩张类药物,具奋扩张毛细血管作用,特别对内耳的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冇弛缓作用,不仅能增加内耳管系统血流,而且能增加颅内血管血流量,改善内耳血液循环。氟桂利嗪胶囊是一种钙通道阻断剂,能防止因缺血等原因导致的细胞内病理性钙超载而造成的细胞损害。氟桂利嗪胶囊具冇缓解血管痉挛,对血管收缩物质引起的持续性血管痉挛冇持久的抑制作用;前庭抑制作用,能增加耳蜗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前庭器官血液循环,预防和缓解眩晕发作。天舒胶囊由川芎和天麻组成,方中川芎辛温,
7、归肝、胆,心包经,为血中气药,能达巅顶,通透周身,功能活血行气,祛风。天麻甘平质润性微寒,归肝经,为治风之神药,功能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而iL甘润能制约川芎之过于辛散。两药共奏活血化瘀、平肝熄风、通络止痛之力。而H,川芎提取物川芎嗪能直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同吋,川芎嗪对肾上腺素或氯化钡引起的血管收缩也有抑制作用。天麻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应[6]。本研究结果显示,三者联用能显著改善内耳血流,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效控制内耳眩晕急性发作,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王维治.神
8、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3—210.[2】王璇.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1.[3】黄如训,梁秀龄.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55—156.[4】陈贵延,薛赛琴.最新国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