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39373
大小:5.43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11
《【设计美学】1绪 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章绪论学习目的: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设计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当代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学习提示:注意设计美学具有不同于设计、艺术及美学等学科的特点。所以要明确设计美学独特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掌握设计美学的研究方法。1.1设计美学概念追索及学科定位1.2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及分类1.3设计美学的研究方法设计美学是现代设计学、美学与艺术学学科交叉发展而来一门新兴学科。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范围有交叉的地方,也有明显不同之处。设计学与艺术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设计学注重对实用的要求,所
2、以设计学的研究离不开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艺术。设计美学与传统的美学也有显著不同,传统美学也叫艺术哲学,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因此,研究设计美学,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或艺术学的研究方法。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设计美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明晰这些对象和内容,掌握设计美学发展规律,对设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纵观中西设计史的发展,可以发现审美观念和物质生活发展的相互推动关系以及中西设计美学取向的不同。下面两张图片表现的是东西哲人的生活场景,竹林七贤在竹林中讨论问题,而苏格拉底在雅
3、典学院的规则建筑下争论哲理。中国与自然合而为一与西方理性的对比,在这种偶然的生活场景中,也可以看出两种思维明显的不同。竹林七贤雅典学派局部拉斐尔中国设计讲究天人合一的精神气质和喻物予形的形象特征。无论是陶器、玉器还是家具的设计都与中国哲学中的“和”的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器物的设计造型不但要求合乎材料的特点,还要求合乎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多重的和谐。与中国对应的西方设计美学则讲究合乎科学的理性,注重科学实证,对设计的形式和功能进行追索,并不断在二者的动态演变中推动设计向前发展。西方设计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对
4、功能和形式的侧重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的设计审美取向。可见,西方设计美学思潮就是在形式与功能的动态交替过程中一步步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审美文化现象。本教材通过中西方设计现象的分析,对设计观念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对比,追索设计美学观念和设计现象之间的关系;阐述设计美学的概念和范畴;分析设计美的要素组成,对比中西设计样式和观念的区别,进而深化设计美学的研究。1.1设计美学概念追索及学科定位设计美学是一门应用美学,其产生与设计学科的确立有着密切关系。设计美学的产生、发展与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同步的。从广义上讲,只
5、要能给人以美感、具有使用功能的造型活动,都可以称之为“设计”。与艺术不同的是,设计中所谓美感与使用功能,不只是由设计师来感受与判断,还要由生产者、消费者来判断。因此,设计美的研究还要在对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综合社会的、人类的、经济的、技术的、心理的、艺术的各个方面的研究作为依据。狭义上的设计,是以大批量地生产满足人的全面需求的产品为目的所进行的创造性的生产实践活动,这样就可以把设计定义为一种准备行为。学习设计美学要理清几个概念,即什么是设计,什么是美学,什么是设计美学以及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等诸多问题。1.
6、1.1艺术与设计西方的“艺术”即英文的“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文学、戏剧等。中国的艺术自古被称为“艺”,对此的解释也有多种说法,更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说法。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如果我们把现实生活的活动分为三种类型:艺术活动——设计活动——生产活动,那么从它们产出的成果上分析,艺术创造的是精神产品;劳动生产产出的是物质产品;而设计产出的是兼有二者属性的的产品。所以,设计是满足物质和精神双项需求的,这就是设计不同于艺术之所在。古希腊哲
7、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前322年)认为,事物是有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四个原因而形成,有了这四个原因,事物才能产生、变化和发展。如:椅子是用来坐的——这是它的目的因;椅子是由木头制作而成的——这是它的质料因;椅子的设计的图样——这是它的形式因;制作椅子的设计师或木工——这是产生椅子的动力因。亚里士多德这种对形式的分析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理解设计的组成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另一方面可见艺术设计美学的“美”的复杂内涵。设计美学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设计作品的美感因素,作品的精神内
8、涵、作品的使用价值、作品的材料美感等内容,都属于设计美学研究的内容。从这里我们看出设计与艺术之间是有关联的,但设计与艺术的内容和研究方法是有很大区别的,艺术美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单纯,但设计美的内容涉及的领域要广泛的多。设计美学学科的产生有两个基础,一是现实基础,二是理论基础。现实基础是人类生产方式的改变。机器大生产的到来,技术水平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生产,人类进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