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

ID:2023761

大小:6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4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形成于农耕经济基础之上,并具备多种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特质。随着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病愈演愈烈,现代人更需要从传统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我们有必要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重新对传统文化进行定位,并认真思考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关键词:传统文化儒释道文化特质当代社会中国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钱穆先生认为,中国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中国之历史,悠久、无间断且详密,若一民族文化之评价,与其历史之悠久博大成正比,则我华夏文化,于并世固当首

2、屈一指。[1]钱穆.国史大纲·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2]张岱年.中国文化优秀传统内容的核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4):21.1]钱先生喟然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人在西方文明侵染下对传统文化的悲观,故标榜传统文化之优点,以振奋国人之民族自信力。当今,中华民族早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以辉煌的建设成就,赢得全世界之瞩目,与彼时钱先生所处的背景,固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在今天多元共生的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能给中国现代化施以何种影响,能为当代社会带来什么,仍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刻思考的恒久而常

3、新的重要问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张岱年先生就明示国人:“如果一个民族具有优秀文化传统,而人们对之无所认识,也就无从萌生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因此,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应当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重新对传统文化进行定位,并认真思考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关系。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文化”之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个定义显然过于生硬和宽泛了,我们可将其视为广义的文化;而本文

4、所要讨论的文化,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更侧重于其精神、道德层面。因此,若对“文化”下一个适合本文语境的定义,就有必要使其回归古代传统的视野下进行关照。“文”字最早见于上个世纪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一个陶器的残片上,形状是两条相互交错的线条,此为“文”之本意,即“花纹”、“纹理”,《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字的演进,“文”字逐渐被赋予了多层涵义。第一层含义,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如《尚书·序》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论语·子罕》:“文

5、王既没,文不在兹乎”。第二层含义,是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如《尚书·舜典》疏:“经天纬地曰文”;《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第三层含义,在前两层含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如《礼记·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郑玄注曰:“文犹美也,善也。”“化”字含义较容易理解,通常为改变、生成、造化等,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具体来说,“化”指事物形态性质的改变,由此又引

6、申出教化迁善之义。“文”与“化”并用,最早见于成书于战国末年的《易·贲卦》:“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为治理国家除观察天文外,更要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都能遵从文明礼仪,行为止其所当止。在这里,“人文”与“化成天下”相联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明确。西汉后,“文”与“化”合成为一词,如《说苑·指武》:“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选·补之诗》:“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可见,合而称之的“文化”,也是“以文教化”的意思。因此,在中国古代传统的视野中,“文化”的含义

7、实际是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更侧重于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在精神、道德层面的不断提高和完善。2、中国传统文化之形成从广义上讲,传统就是指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后世存在影响并且相对稳定的东西。在阶级社会中,文化必然存在精华与糟粕,并非传统的便都是好的。本文所论述的中国传统文化,特指那些具有生命力和永恒价值的优秀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精神与道德层面上的共性。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

8、:“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结晶。”[1]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231.1]具体来说,又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正是由于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观念和信仰,才能长久地集聚在一起,保持长期的兴旺发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