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25893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9
《阶级斗争视野下的农民形象-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阶级斗争视野下的农民形象
2、第1内容显示中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土地革命的分析指出阶级斗争视野下的农民形象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现场不得不面对将超出阶级形象和阶级关系的农民行为、意识和现象、关系融于其阶级斗争理论下的革命史叙事逻辑中的挑战。在这个意义上,农民以自己的方式发挥了历史的能动性,参与了历史的谱写。 农民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以阶级斗争为主线的历史叙事中,农民被奉为“工人阶级的天然联盟”,正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广大具有革命性的农民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这样的视野下,农民作
3、为一个阶级(或者说革命的农民——贫雇中农),由于它对于革命胜利的重大意义,而从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在历史的叙事中。 一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农民虽然不能说是沉默的群体,但可以说他们的声音更多的是由“知识阶层”“社会精英”代为发出的,正如GailHershatler在分析20世纪初上海妓女形象的重塑时指出的在现代社会中,女人的声音往往以各种形式被压抑,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只有人们想要在一个大的社会全景下把它作为符号来欣赏、申斥、管理、治疗,挽救、消灭等等时,妓女才会进入历史学家的视野1。 正是
4、这些构成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精英在谈论他们自身面临的矛盾、问题,寻求困境的出路时,在构建他们对于历史,对于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框架时不断变换叙事对象在宏大叙事中的角色,对于妓女如此,对于农民同样如此,他们的形象在不同的全景下在不断建构重塑。 从晚清清议政治中的农民、土地、封建问题到以康梁为代表的近代思想使“农民”消逝于“国民”的一般讨论中,五四时期农民也未作为一个阶级而成为政治、文化运动讨论的焦点。比如在这一时期的《新青年》、《东方杂志》等众目所向的舆论阵地,对此问题一直未曾集中讨论过,廖廖数篇涉及到的如关于农村的《社会调查》2和胡适
5、的《我对于丧礼的改革》3等诸文章也只是充满了改造旧农民、旧农村,倡导新人格、新国民、新文化、新风尚的意味。 而随着阶级斗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使强国富国的价值目标逐渐转移到了“社会”本身的扶贫济弱上来,杨念群在分析社会史时就指出:“早期共产党人强调如果不从‘社会’层面上改造和重新设计中国现代化道路,就无法关照和覆盖到农民和其他普通民众的利益与现实要求,所以中国共产党人对变革步骤的早期设计,无不是从'社会'切入进行的。”4而这种对社会有机体“和谐运转”的追求又转而突出强调了社会本身蕴藏的种种矛盾和不平等,阶级分化
6、和阶级斗争问题突显出来,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最为简单、最固守而又最易被歪曲的主义和信仰。 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来说,在阶级斗争视野下,工人和农民都是革命的一部分,因为两者都是属于社会中“被压迫”的群体。而瞿秋白、陈独秀等领导人渐渐意识到两者在阶级的觉悟和阶级利益上是有区别的,在农民中是包含了“小资产阶级”的阶级成分和意识的,就如陈独秀1923年在分析中国各阶级时就指出:“农民私有观念极其艰固。在中国,约占农民半数之自耕农,都是中小资产阶级。不用说共产的社会革命是和他们利益根本冲突。即无地之佃农,也只是半无产阶级,
7、他们反对地主,不能超过转移地主之私有权为他们自己的私有权的心理以上。雇工虽属无产阶级,然人数少而不集中,所以中国农民运动,必须国民革命完全成功,然后普遍的农业资本化,然后农业的无产阶级发达集中起来,然后农村间才有真正的共产的社会革命之需要与可能。”5 但随着国内国际政治形势的转变,对阶级斗争的认识不断被激化。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阶级问题成为国人举目关注的话题,就连一向只谈“大政要闻”,更多关注“国际关系”的《东方杂志》也逐渐开始注意起国内的“社会”问题来,在1927年8月25日出版专刊刊登了覆及全国各主要区域的农村社会调查,其中
8、贫雇农,中富农,地主等农民阶层相互的关系占了调查的核心6。而这时期,中共开始一直强调并争执着革命阶级、革命性质、革命动力、革命对象、社会性质等问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社会革命话语”。而如果说在1927年前这一时期农村政策十分丰富(比如包括对于“农地”,从政治经济上加以整理;对于“农业”从科学上加以经营;对于“农民”从社会文化上去加以训练和教育。7还包括了禁赌禁烟、和乡党睦宗族等8等),许多政策是温和而实际的,那么到1927年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共需要提供自己的一套与国民党不同,而又为打倒国民党作合法性依据的革命叙
9、事,阶级斗争理论就更加泛化地使用于中共的一切文件中。在1927-1937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完全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后,可以看见农民和农村的形象几乎都是以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阶级分析——革命动力、对象、目标为全景,以此来审视其中农民扮演的角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