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教育目的概述

31教育目的概述

ID:20224012

大小:4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1

31教育目的概述_第1页
31教育目的概述_第2页
31教育目的概述_第3页
31教育目的概述_第4页
31教育目的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31教育目的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问题一:教育目的概述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意识性和0的性。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中,通过自身的意识活动,不仅能够认识自然与社会、认识自己和他人,而且还能够凭借所获得的认识,提出活动的任务、设定活动的0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作为引导人“成人”的活动,必然内含人的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耍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在人的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对教育的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教育0的,其精神实质表现为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使学习者德、智、体、

2、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性质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木特征,就是它的意识性和目的性。在其生存和发展中,通过自身的意识活动,不仪能够认识自然与社会、认识自己和他人,而且还能够凭借所获得的认识,提出活动的任务、设定活动的目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人类活动的意识性、目的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教育H的内涵的理解体现在对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回答上,即“教育形成和培养怎样的人(包括这些人要干什么)、”与“谁来赋予教育形成和培养这样的人”,前

3、者关涉“教育所要达到的结果”即“素养”和“职司”,后者说明“提出教育H的的主体”。在以往对教育S的内涵的大多数论述中,往往更多对“培养怎样的人”和“一定社会要求教育达到某些预期结果”的关注,而对“教育形成怎样的人”和“个人对教育预期结果的设想”却很少涉及。如右学者认力“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H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0的领域(也有人称0标领域),含有不同

4、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一一培养目标一一课程目标一一教学目标等,各位次名称的含义及所产生作用的特点既有相同性,也有各自的独特性。它不仅标示着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耍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重要的原因:其一,“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研宄,是从国家教育方针的学习、讨论和研制中起步的。”因此,对于政治性术语教育方针的讨论和研制无疑影响着教育S的内涵的研究。其二,社

5、会团体与个人提出的教育目的对教育实践不具有权力的约束,在教育实践中不能被直接且真实地体现出来,因此也就无意识或不需要提及和研究了。毋庸置疑,人作为社会中的人,个人的教育目的一定受到他所生存的社会的政党的教育目的的制约甚至决定,但当国家政党的教育目的不能体现和满足个人对教育的要求时,个人的教育目的要么被泯灭,要么以潜在抗衡的方式促进国家政党教育0的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因此,广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和个人对教育培养和形成怎样的人的要求,是他们对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设想。从教育S的的主辅性来看,可分为主导性教育g的和辅助性教育0的;从

6、教育g的的层面来看,可以分为理论性教育目的和行动性教育目的;从教育目的的实现与否上,可分为教育的理想目的和现实目的;从教育目的的表现形态上,可分为外显的教育s的和内隐的教育0的,前者是成文规定的,后者是缄默的。从教育目的的制定者来看,可以分为国家、政府或社会团体提出的教育目的,个人提出的教育0的;狭义的教育0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怎样人的要求,与教育方针在提出主体、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表现为三个基本的层次:一是国家的教育目的;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三是各种课程教学的0标。正是这些不同的厘定主体,使教

7、育目的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大体看来有五类:1.思想家的理想0的,即巾一些研究组织、学术团体和思想家提出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卢梭的“自然人”,康德的“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斯宾塞的“完美生活准备”,迪尔凯姆的“利’会人”等,都属于理想的教育目的,理想目的的影响大小取决于是否为统治阶级所认可和接受。1.国家正式的或成文的教育目的。即由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以法令、法规、条例等形式所颁布的教育0的。我国传统观念中的教育0的,指的就是这一类。在一些国家往往以政府或执政党领导人的某些重要讲话内容作为教育目的,在一定意义上说,领导

8、人的讲话精神可能反映权力机关的意志,但缺乏严肃性,也缺乏科学的论证。2.教师理解的0的。巾于正式的教育g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不同的教育活动当事人对正式的教育目的会有自己的理解和倾向,他们实际领悟的教育0的与正式的教育0的有一定的差距,这就会减弱正式g的的预期效应。如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