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19061
大小:4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1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②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③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④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学生数学思维受阻的原因根据我们课题组的研究以及参考有关资料,分析学生思维受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法差异造成衔接不当。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知识水平的特点,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培养,但在各年级段的教学中教者仍然存在着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教材因素导致数学知识点脱节。据调查,38.5%的教师只对本年级段的教材
3、深入钻研,38.5%的教师对上、下年级段的教材所要教的内容了解,15.4%的教师对小学阶段各个年级段的知识点了解。②教学方法的差异。有48.07%的学生认为数学课大部分由老师讲解,小部分由学生练习,认为重视学生讨论与合作的仅占9.2%。这表明学生讨论与合作的这一学习方法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没有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③节奏变化。就一节课的知识容量而言,低年级远比不上中、高年级,因而在讲解中就有快慢和粗细之分。这一快一慢,一粗一细两对矛盾就很容易将各年级段阻隔,产生两极分化,阻碍系统的响应,从而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2、学法缺乏造成思维无效。由于学习方法的缺乏而严重
4、制约学生的有效思维的状况普遍存在。通过课题组对本校六年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中,学生掌握得最好的是统计思想,知道并会应用的占98.5%,观察与列举的方法、类比与倒推的方法知道并会运用的分别占25.7%和24.5%,不会运用的分别占42.0%和34.4%。3、思维惰性造成思维模糊。 一份在“遇到难题的处理方式”的调查中,选择“等老师讲解”的占12%,选择“问同学或问老师”的占52%,选择“继续思考”的只有16%,选择“等以后再解决”的占20%。思维指向模糊主要表现在对关键信息感知把握不准,思维指向性模糊,出思维的惰性。观察只停滞在感知表象中,即使撞上关键信
5、息,也不能加工形成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致使思路受阻,从而懒于动脑,久而久之,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这是学生思维障碍的最普遍原因。 4、思维惯性造成思维机械。 思维的惯性常伴随着思维的惰性而存在。一份问卷调查资料中,有70%的同学在回答“解题时出现错误的原因”选择了“审题不清”这一项。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常尚未看清题意,见术语,便罗列公式,生搬硬套;见数据,便代入演算,拼凑解答等。 5、思维线性造成思维中断。在一份问卷调查中,回答“经常出现思维的方向性错误”的学生占了75%,他们由于思维的单一性,呈线性状态,导致思维过程常常中断而受阻。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数学教学主要
6、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策略一:有效地创设数学思维情境1、营造民主氛围,激活思维《学会生从》一书中有一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目前多数独生子女,生活一帆风顺,自尊心和个性比较强,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这就给老师带来难题,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结精神。在课堂上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是喜欢思考的,有探索、求知的强烈欲望,什么事都喜欢问个“这是为什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满足学生这一欲望并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正确思维而不是压制这种欲望,积
7、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思”,让学生在“多思”中学会思维。改进教法,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思”,让学生在“多思”中学会思维。改进教法,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心中充满了成功带来的幸福感;数学的解题常常需要同学间互想帮助、团结协作。不但学到数学知识而且更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使学生体验到大家庭的温暖、友情。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思”,让学生在“多思”中学会思维。改进教法,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