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一个千年防腐神话的破灭

金缕玉衣-一个千年防腐神话的破灭

ID:20194875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金缕玉衣-一个千年防腐神话的破灭  _第1页
金缕玉衣-一个千年防腐神话的破灭  _第2页
金缕玉衣-一个千年防腐神话的破灭  _第3页
资源描述:

《金缕玉衣-一个千年防腐神话的破灭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金缕玉衣:一个千年防腐神话的破灭自古以来,人对死都有一种恐惧感,希望死后灵魂得以延续,甚至有来生的幸福。可是除了“精神不死”的传说外,没有一个人能够长生不死,于是古人便希望尸体不朽,并迷信地认为:“金玉在九穴,则死人为不朽。”这里所说的金玉,既指黄金也指玉石。在古代的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尸身随葬金玉而令尸体不坏的记载。据《明医别录》所载,说凡是古墓中保存完好的尸体,尸体的身腹内外,一定都放置了不少金玉。金玉保护尸体不腐的更详尽记载见于《西京杂记》,称有人发掘晋代灵王墓,“见尸体不坏,孔穴中皆有金玉。”《干宝搜神记》也说,吴国戍将在广

2、陵(今扬州)掘陵墓,“见尸身面体如生人,棺中云母厚尺许,且以白玉璧30枚籍尸。”在已经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到放在尸体各个孔穴中的不同形状的玉器。受科学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古人迷信玉能使人“永生”的观念在各个历史时期受到重视的程度不同,再加上封建帝王的影响,这种认为玉石可以保存尸身,使之不朽的观点在各个时期流传的范围也不相同。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敛葬用玉最早始于商周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演化为缀玉面幕和缀玉衣服。汉朝初期使用的敛服玉匣就是源于缀玉面幕和缀玉衣服。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

3、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所说的金缕玉衣。大约到了西汉文景时期,金缕玉衣不仅已经成为规格最高的丧葬敛服,而且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到了汉代中期,敛服玉匣开始大规模流行,不少有身份的人死后都用“珠襦玉匣”裹葬尸体,皇帝和贵族死时都穿“玉衣”入葬,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既然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的身份,所以有非常严格的制作工艺要求,但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受当时生产水平的限制,制作一套金缕玉衣是十分不易的。汉代的统治者专门设立了从事玉衣制作的“东园”,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玉料,通过一道道的工序把玉料加工成数以千计的

4、,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的小玉片。每块玉片都需要磨光和钻孔,大小和形状必须经过严密的设计和细致的加工,编缀玉片还需要许多特制的金丝。由此可见,制成一套金缕玉衣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10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河北出土的刘胜玉衣就是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完成的,其制作所花的代价之高,由此可见一斑。从外观上看,玉衣的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模一样,头部由脸盖和脸罩组成,脸盖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组成脸盖的玉片绝大部分是长方形的小玉片,双眼和嘴是在较大的玉片上刻出,鼻子是用五块长条瓦状

5、玉片合拢而成,惟妙惟肖。上衣由前片、后片和左右袖筒构成,各部分都是彼此分离的;前片制成胸部宽广、腹部鼓起的体型,后片的下端做出人体臀部的形状。裤由左、右裤筒组成,也是各自分开的。手部做成握拳状,左右各握一璜形玉器,足部做成鞋状。此外还有一些玉璧,以及饭含、佩戴之物等。一般来说,玉衣的前胸和后背共置玉璧18块,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玉衣的头部,有眼盖、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门塞,这些都是用玉制成的。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黄金制成的丝缕把它们编缀,故称“金缕玉衣”。有些玉衣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玉片,用银丝或铜丝编缀

6、起来的,根据编缀丝质的不同可分别称为“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我国目前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18座,而金缕玉衣只有8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2件金缕玉衣,其中刘胜的那套玉衣形体肥大,披金挂玉,全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此外,颈下还有玛瑙珠48颗,腰部有玉带钩等。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刘胜的那件玉衣设计精巧,做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1968年,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曾轰动了国内外的考古界。广州南越王的那件玉衣属于西汉早期南

7、粤国定都番禺的第二代王赵昧的,出土于1983年6月。虽然这件玉衣并不好看,感觉上象是铠甲,而且年深日久,玉片暗绿,显得有点脏,但它也有四千片玉片之多,而且它还是我国岭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件玉衣。1995年,考古工作者又在徐州狮子山汉墓发掘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件玉质更好的金缕玉衣。专家们研究认为,狮子山玉衣是迄今我国出土年代最早,玉质最好,工艺水平最高的一件玉衣。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件文物出土时已经残损。尤为难得的是,玉片造型生动,刻工精细。整套玉衣由4000多片新疆和田玉穿缀而成,比刘胜的那件多了近2000片。经过徐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

8、6年的艰辛劳动,终于使这件宝物重放异彩,复原后的玉衣长1.74米,肩宽47厘米。上述四件玉衣以及后来定县西汉中山孝王刘兴的一件、江苏徐州东汉彭城靖王刘恭的一件、安徽省亳州东汉末年曹操的宗族曹某的一件,已经完全复原共七件玉衣。考古工作者的汗水,为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