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民族音乐之美

感受民族音乐之美

ID:20180417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感受民族音乐之美_第1页
感受民族音乐之美_第2页
感受民族音乐之美_第3页
感受民族音乐之美_第4页
资源描述:

《感受民族音乐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感受民族音乐之美  一、创作背景合唱《靖西?田野对歌》是作曲家曹光平在广西采风之后,有感于当地的美丽风景和风俗人情,于2004年5月创作完成的无伴奏童声合唱作品。  靖西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那里的壮族民歌特别发达,无论男女,从四五岁就开始学唱山歌,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壮族人爱唱歌,不仅平时唱,而且还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上,青年男女通过公开聚唱来选择婚配的对象。对唱是其主要的形式,是分对进行的。当一对男女青年对唱的时候,双方的朋友都围在身旁相助,甚至还有歌师在旁出谋划策。  二、曲式结构

2、该曲为并列的四段体结构,全区分为ABCD四部分。借鉴了一些中国大曲结构的设计,即散―慢―中―快―(散)。  ■  《靖西?田野对歌》曲式结构  三、具体分析:(一)A段:(带引子功能)这是一段悠长的三声部“山歌调”。十六小节一气呵成,细看每个声部似乎都有分句,然而结合在一起却又使音乐无法分割。我们暂且按照Ⅰ声部旋律的运动特征将其分为上下两句。纵观整个A段展现在听者眼前的是一幅西南边陲的美丽景象。  1.节拍与速度:■=56正是Adajio的速度,选择这样偏舒缓的柔板很适合发挥山歌调悠扬自由的特点。节拍选用不规则节拍,也是为了避开人们传统听觉的强弱拍规律,从而给音乐留下相

3、对宽松的创作空间。个人认为作曲家在构思这一段的时候也许更想设计成“adlibitum”的音乐。  2.调性和调式:这段音乐调性和调式频繁转换,采用多调性和多调式来创作。三个声部标注不同的调号,演唱不同的调式,这也是本曲最大的特征与亮点。乍眼看,三个声部相互独立,各自具备其旋律特征,但其实也是相互依存的。就好比在田野放歌的三个人,各自唱着各自的山歌,却也暗中和另外两人“较劲”,别人的旋律变化自然也会影响到自己旋律的走动。Ⅰ声部,a句8小节,有4个音组成:bAbBbDbE;而到了b句就更只剩下三个音:bBbDbE。这也是壮族音乐的特点,在壮族民间音乐中五声音阶的四音列甚至三

4、音列都很常见。在这段中,Ⅰ声部由bA徵调开始,经过bB羽,最后又到bD宫调;Ⅱ声部由进入时的带变宫的bE徵调,转入了F羽调;Ⅲ声部则更难确定,起始的两个音就是“Si”“Fa”这个减五度,躲过不和谐,音乐又以一个三音列:DEG让人摸不到调性端倪,似乎是D商调,又像是D徵调,一直到第12小节音乐才稍显明朗,走向了E羽,但很快又到了A调。从调式上来看,这段是名副其实的多调式。从调性看,A段的确是一段自由的有强烈即兴发挥的段落,变幻莫测的调性就是其重要的体现。作曲家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为了还原靖西田野对歌的现场感,因为歌圩时的对歌,大家的演唱都是即兴发挥的。  3.歌词:听完引子

5、,你会发现这16小节三个声部基本都是以虚词、衬词组成,能够传达歌词信息的只有两个字“阿妹”。其实纵观全曲144小节,能传达信息的也仅有这两个字。为什么这样设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山歌调”的特点而决定的。但我认为这更是作曲家的有意为之――希望听众更多注意旋律本身,体会靖西音乐特色而非千变万化的歌词。  (二)B段由于音乐素材相同,我们将B1和B2分在一个段落,但严格来说他们之间是平行乐段的关系。  B1:这是一段旋律优美、结构方整的音乐。四小节一句,共四句。描绘的是“对歌”之前人们陆续聚集、轻轻哼唱的场景。速度是中板,力度轻柔。和A段不同的是这段没有用多调性或多调式,

6、而是基本采用五声#f羽调,只在第三句中有A宫调的因素。  B2:由B1段最后的#F羽音同音转换成B2段宫音,调号由三个升号变为六个升号。此段的材料完全源于A1段,不同的是各声部的写作布局。B2段与B1段旋律相同,但声部间在围绕旋律运动的同时也注入了崭新的音乐元素,形成复调。此段从Ⅲ声部以“P”力度开始,较前一段的“PP”有了提升。36小节第二乐句之前Ⅱ声部弱声进入,附和着Ⅲ声部,唱着悠扬抒情的旋律,词也变成3小节一换。它的出现使原本的那段“哒嘟嘟哒”陡然增添了些许妩媚。从41小节第三乐句,旋律线由Ⅲ声部过渡到Ⅱ声部,Ⅰ声部随之以更大的线条、更高的音区附和在两个声部上方,

7、也成为了第二支复调,它的音乐语汇更加宽广,歌词音节也成了4小节一换。45小节第四乐句,两个外声部以复调的形式反向进行,一齐推动着音乐前进的步伐,原本应该在48小节结束的乐段也因此显得意犹未尽。于是Ⅲ声部一个巧妙的辅助音又将音乐补充了四小节,这四小节与即将出现的连接部共同担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连接部(53-55小节)虽然很短小,称为“连接部”着实有些勉强,就算是连接句也不算完整。可这样的三小节却充分起到了连接作用,预示了后面音乐的情绪和速度。  (四)C段:(56-86小节)这是本曲点题的一段。在这31小节中真正描绘出了“对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