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

ID:20173565

大小:6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_第1页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_第2页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曹亚云(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关键词】肝炎肝硬化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221-02肝炎肝硬化是由于乙肝病毒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地损害肝组织,引起以门静脉增高和肝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肝脏病。肝脏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可影响到气血平和、心情舒畅。祖国医学认为,精神、情志方面的变化,常常乂可以导致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牛.各种病症或加重原有的病症[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常可使病情缓解,甚至使肝脏失代偿期患者转为代偿期,不仅能战胜

2、病魔,更能升平自我。所以,加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1临床资料木组患者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在38〜61岁之间,平均年龄51.5岁。均为乙型肝炎,其中“小三阳”12例,“大三阳”18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17例,代偿期13例.其中并消化道出血5例,并原发性肝癌3例。2护理方法2.1心理状态对肝腑功能的影响肝硬化患者由于病程漫LC症状复杂多变,久治不愈,会对疾病的恢复痊愈表现出急躁情绪,特別是进入失代偿期的患者,在精神躯体上所承受的痛苦更大,其变化往往会走向极端,表现为情绪悲观、忧郁、一蹶不振,对治疗、检查失去信心或情绪急躁、愤怒、恐

3、惧,治疗检查不合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人体的脏腑在生理病理上是互相关系、互相影响的,不论何种情志伤及其相应的脏器后必然会涉及到其他脏器[2]。这样,不良的心理刺激会使患者对周围的一切,包括亲人与医护人员产生敌意,降低信任度,会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及言谈举止敏感,会不分亲属乱发脾气,因一些小事而暴躁、发怒、拒绝抢救治疗等,从而给脏腑的恢复带来很大的危害,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和痊愈。2.2肝硬化患者的情志护理新的护理观念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业务知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

4、素质、职业规范和职业修养,我们的思想、语言、行为往往会使患者产生不Ml的心理反应,特别是肝硬化这类慢性病患者,针对其心理状态、个性特点和思想动态,我们医护人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因人而异,因情而别”,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3】。2.2.1主动接近患者,做好解释开导工作患者因病程漫长,会对治疗失去信心,抱怨、烦躁是难免的。这时我们更需多接近患者,仔细听取患者的诉说,掌握其思想动态,不能反感,以极人的耐心容忍患者的情志宣泄,做好疏导和解释工作。《灵枢•师传篇》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贩,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

5、,开之以其所苦……”,我们要多关心体贴患者,劝慰患者,取得其信任,解除其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只冇这样,脏腑气血功能才能得以恢复[4】。2.2.2注意心理变化,避免心理刺激《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恐则气下,惊则气短,思则气结”。肝硬化患者不仅要承受病痛和折磨,同时因肝脏受到损害,受其疏泄功能的影响,气机不畅,使升、降、出、入的功能发生紊乱,患者会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唉声叹气或急躁、心烦易怒、恐惧不安等,因此,护理人员要用满腔的热情、爱心去关怀、体贴和理解患者,耐心劝慰,晓之以理,用通俗的语言讲清不良的情志变

6、化对病情的极大危害,切不可冷谈、责备患者,更不能与其相争,伤其自尊心,使其心理受挫折,导致病情恶化,允许或鼓励患者亲朋好友经常陪伴和探视,与之谈心,了解其心理需要并尽可能给予满足,让患者感受到一如既往的亲情和轻松愉悦的气氛,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2.2.3必要的疾病知识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不只是没奋躯体疾病。苏证明了导致疾病的因素奋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特点结合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疾病知识宣传教育,使其简单了解防病、治疗、养病知识,针对其思想动态、个性特点,给予

7、心理指导,让其看书、读报、听听节奏轻松的音乐,就会感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5】。另外,还需给予患者必要的饮食指导,使其了解食物性能,按照疾病的寒热虚实属性,选择合理的食物,使药、食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总之,在肝脏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掌握其心理变化规律,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情志护理,是患者能够密切配合医疗护理计划,早日康复的主要因素。参考文献[1]袁耿清.医用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02.[2】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4-125.[3】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8、2002:402.[4】吕式瑷主编.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