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42619
大小:7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0
《对股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拔管后止血方法改进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股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拔管后止血方法改进的探讨黄志丽(广丙民族医院血液净化科广丙南宁530001)【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使用股静脉置管术进行血液透析后拔管止血的新方法。方法:将我科住院并行血液透析的14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绷带压迫3M弹力胶布加压固定)对照组(使用纱布加沙袋压迫固定),以拔管后出血量和血肿形成数量为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二组方法对比,观察组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出血、血肿,经统计学SPSS100软件包处理X2=1055(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绷带压迫3M弹力胶布压迫止血法,减少了拔管后出血、血肿的发生,是一种理想的压迫止血法。【关键词】血
2、液透析;股静脉置管;压迫止血【中图分类号】R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456-02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通常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来进行血液透析,作为临时血管通道,在治疗结束后应予拔除。如果拔管后按压方法不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血肿,给患者带来痛苦。为此我们通过探索和改进,将在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科进行血液透析的140例病人随机抽取7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绷带压迫3M弹力胶布加压固定的方法,另外6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原来的纱布加沙袋压迫方法。经过治疗后对比,观察组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整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们对14
3、0行股静脉拔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患者均为住院病人。观察组73例,男34例,女39例,年龄37〜68岁,平均508岁,病程05〜3年,平均14年,置管时间7〜35d,平均154d。对照组67例,其中男30例,女37例,年龄39〜71岁,平均512岁,病程06〜3年,置管时间7〜35d,平均154d。12拔管压迫止血方法:观察组患者在股静脉导管拔出前,导管置入部位先行严格消毒,拆除固定翼缝线,在穿刺点覆盖2块5cm&timeS;7cm无菌纱布,上方放置无菌绷带(I型6cm×600cm)—卷,卷轴应与人腿纵轴一•致,将中点对准穿刺点,以左手固定绷带,先不要用力,右手轻捏导管,轻柔、缓慢
4、、匀速地拔出导管,在导管刚出皮肤吋左手迅速施加压力,拇指或四指并拢下压,按压绷带止血,力度要合适,按压30min后,使用3条3M弹力固定胶带(日本3M医疗公司生产,规格为5Ocm×5m),其中2条长20cm,1条长15cm,以绷带为中心作米字形粘贴固定,作胶布固定吋左手按住绷带不能放松,(以穿刺点为中心使大腿两侧皮肤向内收拢),粘贴牢固,观察30min,确无出血、血肿后,叮嘱患者拔管侧肢体伸直制动。对照组在拔管吋穿刺点使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30min后,上面放置沙袋压迫。二组患者都是拔管侧肢体伸直制动,并要求严格卧床4〜6h,12h后由专科护士察看后予以解除包扎。13出血量及血肿的
5、估计:无出血:包扎绷带上未见血性渗出物、局部无血肿。轾微出血:包扎绷带宵少量血迹或局部血肿<5cm。S度出血:包扎绷带被血液浸湿一半或全部(出血量20〜50ml)或血肿>5cm,再次重新包扎[2]。14本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计数资料用X2,P<005为差异,冇统计学意义。2结果股静脉拔管两组患者出现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见表1。表1股静脉拔管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例(%)]组别n轻度出血重度出血血肿形成观察组738(1095)1(136)1(136)对照组6712(1414)4(597)7(1044)注:χ2值
6、=1055,P<00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统计结果看,观察组在发生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对比奋非常显著性差异。12不良反应:观察尚无不良反应3讨论与体会21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通常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来进行血液透析。由于其具有损伤少,静脉标志相对明显,操作简便,无气胸、血胸并发症及活动不受限等优点而受到患者的欢迎[1]。但当股静脉置管出现不可控制的严重感染、导管失去功能、内瘘成熟或无需血液透析时,需要及吋拔管。且血液透析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凝血功能异常,长期置管形成的瘘管,使拔管后止血变得困难。采用传统的止血方法止血,由于沙袋面积大,不能集中于穿刺点上,穿刺点局部受压力量相对较小,不能辅
7、助固定;而且拔管后患者需要几小吋的制动吋间比较长,期间很难保持体位,如大小便放置便盆时或者翻动时沙袋移位,造成出血或血肿[2]。采用绷带压迫3M弹力固定胶带压迫止血,绷带以穿刺点为中心按压,按压范围可在5cm×6cm之间,恰好能覆盖血管的破U和皮下隧道出U。绷带按压由于压力与受压面积的关系,使穿刺点局部受压强度在同等的压力下,受压强度高,因按压使穿刺点部位的水分及软组织转移到周围组织,局部下陷严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