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33393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2010届高考历史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0届高考历史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①英、法、美、日对十月革命建立的苏俄政权进行武装干涉。②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③苏维埃政权提出“一切为了前线”。 2.措施: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商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④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 3.评价: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使苏维埃政权在严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集中全国的人财物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②许多
2、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 1.实施的必要性:①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苏俄急需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③政府暂时无力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生产。 2.主要内容:①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无力兴办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③贸易——允许自由贸易。④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3.特点:①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②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
3、形式存在。 4.意义: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消除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5.认识:①采用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建立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新经济政策是在承认落后和自身错误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斯大林模式” 1.背景:①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②新经济政策被取消;③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进行和五年计划实施。 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制定 3.主要表现:①实行单一
4、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④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5.评价: 积极影响:到“二战”前,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弊端:①政治方面的:权力高度集中,干部职务终身制,个人崇拜盛行。②经济方面:a.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b.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c.为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d.长期僵硬的
5、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③世界影响: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模式,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①二战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②特别是农业落后,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美苏争霸局面形成。 2.内容: 农业改革:①允许集体农庄的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②垦荒,扩大谷物生产;③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④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 工业改革:①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②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③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6、调动生产积极性。 3.评价:①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②但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③苏共提出的“2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④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⑤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 二、勃烈日列夫改革 1.内容:继赫鲁晓夫之后,以勃列日涅夫(1906—1982)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工业方面:①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农业方面: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
7、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2.局限性:勃列日涅夫认为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后期趋于保守。与美国军备竞争,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到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1985年经济全面滑坡的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2.过程: 高考历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