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32640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方差与标准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数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课前预习了解二、完成课后习题二、教学课题方差与标准差1、了解偏差、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2、掌握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方差与标准差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简要介绍偏差的意义,以及偏差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不能用偏差的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方差与标准差
2、的计算公式难点:方差公式的应用。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方差与标准差》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搜索到一些相关补充知识点,结合一些实际的统计实例,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这部分知识。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概括方差及标准差公式。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相关问题的大量练习,加强熟练程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1)衡量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有哪些特征?(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百度知道】http://zhida
3、o.baidu.com/question/272059654.html(2)用什么特征数可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极差)【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24970940.html?an=0&si=3&wtp=wk(3)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极差?(极差=最大数据-最小数据)(4)你认为用极差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也就是离散程度有什么优点和缺点?(5)除了用极差来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你想过用另一种更合适的特征数来刻画吗?(鼓励同学发表意见)2、研究问题
4、【百度搜索】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723cb30100sd9h.html(1)读懂表中的数据。请同学解释表中的术语:丰水年、平水年、偏枯年、特枯年(教师补充)(2)回答教科书中的问题(1)(3)回答教科书中的问题(2)二、探索新知1、教科书中的问题(2)是计算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这个差叫做偏差。2、有了偏差,要研究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平均偏离程度。能用每个数据的偏差的和的平均数来刻画吗?共同研究下面的例子,两组数据:甲组:-9-5059乙
5、组:-6-3036(1)甲、乙两组数据的极差分别是多少?(2)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各是多少?()(3)甲、乙两组数据的偏差的平均数是多少?(0)(4)根据偏差的平均数能比较甲、乙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吗?(根据极差看,甲组波动大,但偏差的平均数相等,所以不能用数据偏差的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3、由于每个数据的偏差可能是正数、零、负数,在求偏差的和时,为了防止正、负数相加,我们可以将偏差的绝对值求和。如上面的例子:由于,所以乙组数据的偏差程度小。4、带有绝对值符号的计算方便吗?怎样才能变成不含绝对值
6、符号的运算?(每项平方求和)5、如果一组数为共n个,它们的平均数为,那么将每项偏差平方的平均数是怎样的一个式子?(板书:)6、我们用来刻画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平均程度,也就是离散程度,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用来表示:(板书)我们理详细的来了解方差:【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72036.htm三、解题示范例1、某足球队对队员进行射点球成绩测试,每个解题分析:(1)这一组数据共几个?n=?(2)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3)有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计算。(由学生
7、板书计算)四、引伸扩展1、由于方差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不一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在求出方差后,再求它的算术平方根,即:(板书)这个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2、求例1的标准差。3、如果两组数据的方差分别是,由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可以知道也就是说,用方差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与用标准差描述是一样的。五、学以致用巩因练习全班演算P101练习2六、考考自己【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bb8451f7f90f76c661371a50.html七、课堂小结重点:(1)偏
8、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2)标准差的计算公式(3)用公式求一组数据的方差,在演算中的注意事项。七、布置作业1、必做题:课本P101练习12、选做题:P100挑战自我。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用方差和标准差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稳定程度的合理性,并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科学态度。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同学懒于动脑,不愿动手,只是在盲从其他同学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