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地区古琴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析论----“世界客都”梅州市为例

客家地区古琴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析论----“世界客都”梅州市为例

ID:20129654

大小:61.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客家地区古琴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析论----“世界客都”梅州市为例_第1页
客家地区古琴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析论----“世界客都”梅州市为例_第2页
客家地区古琴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析论----“世界客都”梅州市为例_第3页
客家地区古琴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析论----“世界客都”梅州市为例_第4页
客家地区古琴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析论----“世界客都”梅州市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客家地区古琴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析论----“世界客都”梅州市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客家地区古琴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析论-…“世界客都”梅州市为例邓育文嘉应学院/音乐学院广东梅州514015摘要:古琴是屮国第一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门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的传承在客家地区&古至今从无间断,目前,古琴在“世界客都”-…梅州市尚处于非主流、小众式传学状态,属于冷门乐器。其活态传承及发展方面亟需得到政府、社会各方的重视与扶持,尤需得到高校及学术团体给予学科的梳理,使其多元发展,让古琴这一非遗产代表焕发出其新的艺术魅力及文化价值。据现存史料记载,古琴在屮国已有3000余

2、年的历史,在古代称琴、瑶琴、七弦琴,直至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古琴作为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自古被视为“琴棋书画”之首。古代文人雅士一直将其看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器,更是成为了指代屮国传统深厚底蕴的文化象征。古琴作为屮国高雅文化的杰出代表,它不仅是一种演奏音乐的乐器,而且是有着很高审美价值的文化瑰宝。“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都充分说明了古琴在屮国传统文化体系屮的崇高地位。作为文人音乐的代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儒家与道家是屮国哲学的两人支柱。在屮国众多的

3、音乐形式屮,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屮体现的集大成者。至今,古琴在畅游儒释道三界。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屮国音乐结构屮属于具有高雅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一、客家地区的古琴简史析要客家地区是我国客家方言区,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客家人迁&屮原,是屮国汉民族的特殊群体,形成了客家民系。广东省梅州市处于屮国大陆客家地区核心区域,被誉为“世界客都”,本文所说的客家地区以此区域典型代表。据有关史料记,客家地区诸多历

4、史名人有操弹古琴之风,至今,产生了一批客家籍古琴名家。据史料,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1130.9.15〜1200.4.23,今江西省婺源人)常到苏冋榜进士、辞官归里的郑国翰(揭阳县蓝田都六图人,今梅州市丰顺县人)开创的“蓝田书庄”(当时蓝田都的最高学府,今梅州市丰顺县境内)教授学子、吟诗抚琴。朱熹所用的古琴“冰磬”背面有其本人所提的词句和落款,声音松透幽远,手感极佳。被中华古琴学会理事长袁中平在台湾的一次古琴展览中评为名琴中的“明星”,为宋代以来传世名琴之首。明代崇祯年间

5、客家文学资料《梅水诗传》中有一琴诗:在榕荫深处一堂开,日倚栏干望几冋,旧雨不逢排闼至,先生今为看花来。碧桃红杏飘书带,水色山光入酒杯,听我成连琴数曲,仙风引我到蓬莱。此琴诗作者张琚,字居玉,为明朝崇祯巳卯(1640)举人,琚不仕,结庐周溪人称旋溪先生。周溪为现梅州市梅县区下辖的周溪村。清代名臣丁日昌(1823年-1882年)字禹生,又作雨生,号持静,出生于广东梅州市丰顺县汤坑圩金屋围。清朝军事家,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人物,苏除了关心民疾,廉政勤政,洋务外交,精能罕匹,还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难得的是其喜欢诗词歌

6、赋,会操古琴,对梅州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推动,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其故居曾保存、供展其当年操弹的古琴。中华民国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客家地区涌现了一批古琴界名人名家,如:原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会长、北京乐器学会荣誉顾问,我国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教授、中国古琴学会名誉会长冯光钰先生(男,1935年9月-2011年2月19日,祖籍梅州市兴宁);现任中国古琴学会专家委员、原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谢导秀先生;现任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谢东笑(1972年出生)均为客家人等。可见,客家地区至少从南宋

7、吋期开始,已有古琴的演奏、教习,至今未断,iL成发展之势,并后继有人。既有客家迁徙、官宦贬任的外因,也有古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内在要求因素。新中国成立之前属于古琴自发性非职业化传4,之后则属于自觉性职业化传承。前者仅限于一定的阶层而不易全社会各阶层推广,并因社会变革、阶级重组而导致古琴无法按原状态持续传承发展,后者则由于更多从个体兴趣及职业选择直至艺术学、文化学的角度对古琴进行自觉地传承、发展。二、客家地区古琴的活态传承与发展现状分析虽然客家地区有上述古琴的传承、发展历史,然而,但由于吋至今日,在客家地区知道

8、古琴的人为数不多,懂古琴、会弹古琴的则少之又少,更有甚者,则为古琴、古筝不分。0前,在广东古琴研究会的帮助支持下,在梅州市古琴学会的努力推动下,客家地区古琴的传承与发展事业开始受到当地政府、文化部门的关注,但迄今为止,梅州市弹古琴、教古琴、学古琴的不过百人,未形成发展规模,仍属自发状态,未上升到从学科角度对该群体的生存境遇与现状进行系统的跟踪调研,古琴生存现状与发展态势尚未得到学科的梳理。0前,关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