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摘要: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连接点和传送点。各国往往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而选择不同的中间目标。理论上可选的中间目标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等。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货币供应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金融创新浪潮的来临,货币供应量会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一定会做出适当的调节的。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 :F822:A:167
2、2-3791(2011)01(b)-0199-02 1货币政策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重要性 中间目标,又称货币政策的中间变数,它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也称中介目标。其重要性具体有以下三点。 1.1货币当局提供反映短期经济变化和金融趋势的量化参照系数 1.2为宏观金融调控创造条件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介入货币政策的传递作用过程,可以使宏观调控富于弹性和层次性,从而避免经济动荡。 1.3为货币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保持协调提供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标准 这些变量和货币政策目标有着直
3、接关系,货币政策当局使用中间目标,就能较为迅速地判断它的政策是否处于正确的轨道上。 2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主要依据 要使中间目标有效的发挥作用,准确反映货币政策效果,作为中间目标的金融变量,一般来说应该同时满足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1可测性 即中央银行所选择的金融变量,必须具有明确合理的内涵和外延,以使中央银行能迅速而准确的收集到该目标的数据资料,且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预测。 2.2可控性 即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在很短的时间能够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按其政策意图对所选择的金融变量进行有效的
4、控制和调节,较准确的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使之按照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作用于经济发展。 2.3相关性 即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既要与其政策工具密切相关,又要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紧密相连,控制该目标基本就能实现政策目标。 2.4抗干扰性、兼容性 中间目标应该能准确迅速的反映政策结果,并且与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相适应,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 3理论上可选取的中间目标 3.1凯恩斯主义和水平主义的货币理论主张: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 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公众对货币的超
5、额需求会因出售这些金融资产而消除,而超额的货币供给又会引起对这些资产的需求,最终通过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而反映到利率的变化上。因此,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高。基于这一分析,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利率。首先可测性看:中央银行任何时候都可以观察到或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和结构,因而具有较好的可测性。其次,利率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率的高低关系到投资和消费的规模,利率高则投资消费少,经济运行趋冷;而利率低则投资消费多,经济可能过热。凯恩斯因此认为,在经济过热、利率上升时,中央银行应该多发行国债,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而在经
6、济过冷、利率下降之际,应该买进国债,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 水平主义理论以英国的卡尔多·温特劳布和美国的本杰·莫尔的基本理论为代表。该理论认为如下。 现代的货币信用制度,使得几乎所有的经济主体都可以在不同的程度上发行货币,这种信用货币直接应货币需求而决定的,无需通过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所发行的信用货币也是由货币需求决定的。因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是信贷条件的决定者和信贷规模的接受者,当经济过热时,企业就会通过商业银行倒逼中央银行发行货币;而当经济过冷时,企业就会减少贷款需求。 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关键,因为利率的高
7、低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本。水平主义理论反映了现代货币经济所体现的某些新特征,削弱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而出现了货币需求倒逼货币供给的被动局面。 3.2货币主义的理论主张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它否定了货币仅能够在狭小范围内的金融资产之间相互替代这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础,而指出货币不仅是金融资产的替代物,而且也是包括不动产在内的所有资产的替代物。货币供求的变化是在极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因而对金融领域的作用极其有限。也就是说,货币在金融领域里的替代性大大低于在凯恩斯主义货币理
8、论中的替代性。弗里德曼从理论和实证上全面分析了货币需求所产生的利率效应。他的出的结论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低,因此利率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从货币主义的观点来看,一国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前提是该国具有较低的货币需求利率弹性。同时,本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变动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