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勇三峡教学设计修订稿new

于志勇三峡教学设计修订稿new

ID:20024177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于志勇三峡教学设计修订稿new_第1页
于志勇三峡教学设计修订稿new_第2页
于志勇三峡教学设计修订稿new_第3页
于志勇三峡教学设计修订稿new_第4页
于志勇三峡教学设计修订稿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于志勇三峡教学设计修订稿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峡》教学设计武城郝王二中于志勇2007.10《三峡》教学设计武城郝王二中于志勇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理解文意;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重视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人文情怀。二、教学重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整体感知与细节揣摩相结合,理解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教学难点: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

2、的特点。三、教学设想: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比赛形成感性认识。指导学生在课本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批注圈点读书心得,把自己认为精妙的地方,你的疑点,以及你拟定的有价值的思考题,在小组内整理交流,以兵教兵的方式进行。第二课时为自学效果的展示,教师的精要点拨、助学,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以阅读贯穿全文,分:看一看,听一听,读一读,译一译,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等几个环节。本教案只展示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内容。设计原则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上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人,而不只是个别“精英学生”的表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强调课堂的“生成性”、“开放性”,不用既定的答案限制学生的

3、思维,注重学生合作学习。四、教学准备:三峡资料介绍、课文配乐朗诵录音、投影片等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三峡》美丽的长江三峡吸引了古今中外的很多游客,人们无不为她的秀丽和雄奇所倾倒!看一看:下面我们一起看一段介绍三峡的电视资料。(播放电视短片,教室要准备电视机才可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直观的影视画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描绘的自然风光之美,培养学生对人文美和自然美的欣赏能力)这么美丽的自然景观,如何用文学手法来展示给世人呢?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妙笔描绘出三峡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4、2、(1)听一听:播放配乐的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不要看书,凝神静听。(2)读一读:再播放一次朗诵录音,要求学生小声跟读,注意字音、节奏、语气的把握。(感受课文美的意境,并起到朗读示范作用)(3)读准下列字词(出示幻灯片):阙、叠嶂、曦、襄、溯、湍、漱、涧、啸、属、转(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响亮,尽量表现出情感。3、译一译请大家结合课文注解,试着译通全文。(1)自己试译,有不懂之处整理出来(2)小组交流疑难之处(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出示幻灯片问题,你能准确翻译下列句子吗: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从本文的特点出

5、发,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落脚于引导学生品味作品蕴含的人文之美,美需要品味,需要感悟,不能割裂。所以本文在这节课的“课文翻译”这个教学环节中不必让学生搞一字一句的死板的对照翻译,只要能大体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即可。)4、品一品,整体感知出示导学问题(幻灯)(1)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学生小组交流,师生交流作答。(目的在于理清作品的行文思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三峡之美四季各有什么特点?品析课文,领略美景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加深对文章蕴含的美

6、的内蕴的理解,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可能说不好,说不好不要紧,经常说自然会越来越好,关键是在小组内每个人尽量都要说,全体参与,参与本身就是目的)5、评一评,欣赏课文,揣摩妙处。(1)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神奇,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措辞、修辞、描写手法、描写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等方面着手。(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从学生的现有鉴赏能力考虑,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也可以通过练习来提示)。练习提要:练一练a、“七百里中,两岸

7、连山,略无阙处”;体现了山峦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写山势的;这是从面描写。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从面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手法,突出水势。c、本文描写生动,用词精当,写“湍”用,写“潭”用,写“柏”用,写泉用。d、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点拨赏析技巧)6、背一背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