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三重融合教育体系探索

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三重融合教育体系探索

ID:20003272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三重融合教育体系探索_第1页
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三重融合教育体系探索_第2页
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三重融合教育体系探索_第3页
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三重融合教育体系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三重融合教育体系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三重融合教育体系探索  摘要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提出集标准融合、身份融合和内容融合于一体的三重融合教育体系。该体系通过三阶段递进实践方式开展。实践证明,在校企双主体育人条件下,该体系催生了师生复合化的新型关系,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了学校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的对应。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标准融合;身份融合;内容融合;企业  G718.5A1008-3219(2013)23-0063-03  相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

2、的人才应该更具有活力上岗有特色、转岗有可能、晋升有潜力、学习有基础,这样才能凸显高职教育的高等属性。在目前高职生源多元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要培养合格且具有活力的一线技术人才,更新教育模式,保持与行业企业发展无缝衔接是必然趋势。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五大对接,即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准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三重融合教育体系。  一、三重融合教育体系的内涵

3、  三重融合指标准融合、身份融合和内容融合。标准融合指课程标准与行业职业标准相融合;身份融合指学生身份与企业职员身份、教师身份与企业管理者、工程师身份相融合;内容融合指教学知识与工程实践相融合。三重融合教育体系旨在提升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形成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推进课程综合化改革。  三重融合教育体系的标准融合、身份融合和内容融合均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实现该体系的必要条件是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所谓的双主体是发挥校企各自优势,以共育共管、共享共担为原则培养技能人才,

4、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框架是: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承担教学授课任务;共同建设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共同建设科技服务培训平台;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  二、高职院校实施三重融合教育体系的分析  (一)标准的融合  课程标准是对高职学生学习结果和掌握的特定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描述,是高职教育阶段教育质量应达到的具体指标[1]。行业职业标准是反映现阶段本行业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包括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2]。目

5、前很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短期突击式培训,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只能使学生暂时获得证书,但是学生素质远没有达到行业职业标准要求。  将课程标准与行业职业标准进行衔接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即学生三年的学习全程按照行业职业标准开展教学。课程标准制订时要充分借鉴行业职业的技能标准。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为例,将维修电工(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CEAC(电气智能技术应用)认证标准及三菱、西门子等企业技术培训标准融入《机床电气与PLC》《变频器系统运行与维护》等专业核心课程,

6、学生在学业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相关专业教学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标准。  (二)身份的融合  很多企业反映,高职毕业生不适应企业的文化氛围,水土不服造成学生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对高职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认为不适应企业文化氛围的主要原因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差甚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身份融合非常必要,即将学生身份与岗位职员身份,教师身份与管理者、工程师身份相融合,学生的学习环境仿佛就是工作环境,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企业的文化氛围。将校园的师生关系延伸到企业中管理者、技术工程师与职员的关系,

7、这种师生复合身份制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看是师生身份制学说的创新[3]。以机电专业为例,学生的服装、考勤等日常管理及其学习生活环境均参照企业模式,校外实践基地(企业车间)和校内实践基地(实验实训中心)统筹管理和开展[4],实现校内实践基地的企业化,学生成为企业职员、教师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工程师,扮演了车间内师傅带徒弟角色。  (三)内容的融合  对企业生产任务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提取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行动要求,总结出学生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对技术和操

8、作能力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进行梳理,并按照难度等级将其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选取必须依托校企双主体平台,聘请企业技术人员、高职教育专家与校内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和建设领导小组,开发情境案例,选取适当的项目载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以机电专业为例,将《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数控故障诊断与维修》《机床电气与PLC》《数控加工技术》等课程按照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来选取适当的项目载体、情境案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