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53775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逍遥解郁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及其对血浆5HT含量的影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逍遥解郁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及其对血浆5HT含量的影响作者:王长德邵凤扬胡坚陈隐漪【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及其对血浆5HT含量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口服中药逍遥解郁散,对照组应用氟西汀。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5HT含量,检测一次无抑郁患者组5HT含量。结果两组在HMAD抑郁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疗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5HT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者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治疗能使病人抑郁症状明显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
2、能的恢复,对血浆5HT含量有影响,进一步说明血浆5HT含量与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症逍遥解郁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浆5-HT 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其出现种种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躯体功能障碍[1],同时还影响患者神经及肢体功能的恢复[2],国内外研究其发病率为25%~75%[3],已证实抑郁有其神经生物学变化基础,最主要的是为大脑及血浆5HT含量减少。笔者以自拟逍遥解郁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5HT含量,并用氟西汀做对照组,进行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
3、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8~75岁,平均62.9岁,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20.17±5.38);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36~78岁,平均62.4岁,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21.40±4.83)。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在年龄、性别、抑郁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 床表现:抑郁心境,思维迟钝,言语动作减少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甚至悲观妄想,或有自杀倾向等。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4]作为评分标准,
4、总分≥24分为重度抑郁,18~23分为中度抑郁,8~17分为轻度抑郁,总分≤47分为无抑郁;中医诊断标准参考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脑卒中的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5],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年龄35~80岁之间。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及家族精神病史、严重失语、严重躯体功能障碍及意识障碍和其它严重性疾病。 1.3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进行卒中基础治疗,包括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聚集、应用脑保护剂、调节血压血糖及康复治疗等,治疗组服用自拟方药逍遥解郁散。药物组成: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当归20g,白芍10g,枳壳1
5、0g,合欢皮10g,石菖蒲10g,夜交藤20g,炒枣仁10g,白术10g。以上方药1剂/d,水煎2~3次,共约300ml,分早晚两次服。对照组用氟西汀胶囊20mg,1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 1.4检测方法 分别在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前、后空腹采集血,标本置于抗凝塑料管内,混和离心后取血浆2ml于空白管内,低温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验试剂盒购于德国DSL公司。无抑郁组只检测1次。正常值1.8~7.5ng/ml,精密度0.3ng/ml。 1.5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1.6疗效判定标准 根
6、据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治疗后HAMD减分率≥70%为显效,70%~50%为有效,<50%为无效。中医疗效标准参考19940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症状消失,情绪正常为显效;症状减轻,情绪基本稳定为有效;症状、情绪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2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30例,显效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3%。两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u=1.21,P>0.05)。治疗前、后病人HAMD评分变化见表1。治疗后血浆5HT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前后比较无显著
7、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及无抑郁组血浆5HT测定见表2。表1治疗前、后病人HAMD变化(略)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浆5HT含量变化及非抑郁组血浆5HT含量(略) 3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脑血管病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是影响脑卒中进一步恢复的重要因素。 关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大致有以下几种学说:遗传学说、生化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其中,在生化学说中以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失调为主,主要包括5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