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49095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生物复习课若干课型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物复习课若干课型的探讨按照生物高考大纲的要求,生物学科高考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是如何在高三一学年中尽快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提高生物复习课的效益是很多教师所思考的问题,在此把我复习中常用的几种复习课型作一简单介绍,以期共同探讨。一、“目标导读”课型(一)目的和特点目标导读的特点是通过制定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指导学生阅读,从而展开复习教学。此类复习课,用于复习教材内容具体、易懂,又需理解的知识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其教学过程可概括为:确定知识点—指导阅读—写出笔记。此课型主要是把原来由教师系统讲授
2、的部分,改为在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下由学生自学教材,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积极引导,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二)任务和要求教师首先要确定知识点,确定知识点的依据是会考或高考考纲及课本的知识体系结构。并按考纲的要求及教材的逻辑体系编写出读写提纲,让学生按提纲阅读教材,做好阅读的指导工作。阅读过程包括对课文的感知、识记和理解,要求学生对于原理、规律、要领要认真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并按阅读提纲写出简要的阅读笔记。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加以指导,然后再提问,和学生共同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看、想、写、说四者密切结合,才会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例如,“
3、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这一节的复习,首先按考纲的要求及教材的逻辑体系制定教学目标,编写出读写提纲:1、新陈代谢有几种基本类型?划分方法如何?2、比较几组概念(自养与异养、需氧与厌氧、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等)。3、举例说明各新陈代谢类型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按纲阅读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并按阅读提纲写出简要的阅读笔记,尤其是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从是否需要色素(无、有)、所需能量(利用氧化NH3、H2S等化合物释放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代表植物(硝化细菌、硫细菌;绿色植物)、相同点(都是把无机物转
4、变成有机物,并储藏能量)等几方面加以比较。(三)“导读”的调控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排除学生学习上出现的积极干扰或消极干扰。所谓积极干扰是学习情绪过热,偏离教学目标,读、议、问、答过多而思维效度较低;而消极干扰是指学习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习惯于在教师讲授下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求知的欲望。因此,针对这些干扰应加强教师的“导”,一是加强指导学生阅读,二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在“读”有较强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教师导得如何,要从学生的“读”中得以检验。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学生的读是目的,教师的导是手段,是为学生的读服务的。二、“图表比较”课型(一)目
5、的和特点此类复习课,用于复习易混淆、难以理解的概念或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同中求异,从异中求同,把握知识的规律。其教学过程是:知识归类—图表比较—总结规律。采用图表比较复习课型,能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找出规律性,排除知识之间的互相混淆与干扰,充分理解知识的内在本质,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同时还能加快复习教学的进度。(二)任务和要求此课型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找出易混淆、难以理解的概念或过程,将知识归类。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将相关知识尽可能地用图或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之具有简单明白,一目了然,便
6、于比较和记忆的特点。帮助学生将纷繁的知识浓缩、简化,比较异同点,总结出规律,最终达到学习上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教学适应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在此课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1、遵循可比性原则。所谓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有某些本质上的而不是表面上的共性。2、必须有目的、有重点地比较。抓住比较对象最为本质的异同点进行比较,以达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3、力求启发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中可比较的知识点很多,如“生物与环境”一章中的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复制、
7、转录、翻译过程的比较;自养型与异养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酶与激素;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等。除比较表外,对高中生物课本及习题中各种插图的比较也不容忽视,正确掌握各种图的形、意和绘画技巧,对全面掌握生物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探究讨论”课型(一)目的和特点对于不易理解,或者学生们普遍存在疑问的内容,可运用探究讨论法来复习。教师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疑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经过讨论,自行发现并掌握原理和结论。其程序可表示为:创设情境—形成问题或问题系列—探索发现—讨论总结—应用活化。这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实现认
8、识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如何“生成”结论,从而掌握新知,获得发展。(二)任务和要求首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