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38583
大小:6.48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0-08
《超敏反应—医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二章、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文金生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又称变态反应(allergy)概念:指机体对某些Ag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Ag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变应原(Allergen)--引起超敏反应的Ag。变应素(Allergin)--参与超敏反应的Ab。超敏反应分型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II型超敏反应III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免疫复合物或血管炎型迟发型第一节、I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主要特征速发速消(接触抗原几分钟或几
2、小时后)生理功能紊乱为主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由IgE介导一、发生机制(一)参与的成份(二)发生过程(一)参与的成份1、变应原2、抗体3、效应细胞4、生物活性介质性质:选择性激活Th2细胞,产生IL-4,诱导浆细胞产生IgE,多为小分子可溶性蛋白质。某些药物/化学物质+组织蛋白变应原呼吸道:花粉、尘螨、霉菌、工农业化学物质消化道:鱼、虾、肉、蛋、防腐剂等人工途径:进入人体的药物、疫苗等蚊虫叮咬:蜂毒临床常见的变应原1、变应原2、变应素(Ab)----IgE产生部位:鼻咽部、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
3、亲细胞性:IgE(Fc段)+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FcεR)——机体致敏1、分布:肥大细胞:皮下小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粘膜下层。嗜碱性粒细胞:外周血中。3、效应细胞2、功能: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FcRI,胞质中有嗜碱性颗粒,激活后可释放出颗粒性物质。新合成的介质1、白三烯(LTs):使平滑肌强烈持久收缩、痉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增多。2、前列腺素(PGD2):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3、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可凝聚和活化血小板而使之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物质,加强反应。4、生物活性介质预合成介质--储存
4、介质1、组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2、激肽原酶:使激肽原转化成缓激肽,导致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三个阶段:致敏阶段IgE产生并与肥大/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发敏阶段肥大/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介质(储存介质和新合成介质)效应阶段(二)发生过程发敏阶段效益阶段受体交联致敏阶段二、临床常见疾病过敏性休克(全身):药物过敏性休克:Penicillin等。血清过敏性休克:免疫血清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花粉症。消化道过敏反应:高蛋白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湿疹鼻息肉湿疹荨麻疹(一)变应原皮试:查
5、明变应原,避免接触;(二)脱敏治疗:1、异种血清脱敏疗法:短期,小剂量,多次注射变应原;2、特异性脱敏:小剂量,多次,长间隔(5~7天)皮下注射变应原。(三)药物治疗:1、抑制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色苷酸二钠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2、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苯海拉明、扑尔敏等3、改善器官反应性的药物: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三、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四)免疫新疗法:1、IL-12刺激Th1型反应;2、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持续性哮喘;3、可溶性IL-4受体结合IL-4,阻断Th2型反应。三、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第二
6、节、II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特征:Ab:IgG或IgM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引起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一、发生机制(一)抗原(二)抗体(三)细胞与组织损伤机制(一)抗原--靶细胞表面Ag根据来源分为两类:1、细胞固有抗原:同种异型抗原【ABO血型Ag、Rh抗原,移植时的供者HLA】、异嗜性抗原、自身抗原(抗原性改变)。2、吸附在细胞上的外来Ag或半抗原:某些微生物或化学药物吸附在细胞表面。IgG(IgG1、IgG2或IgG3)和IgM。(二)抗体(三)细胞与组织损伤机制1、输血反应:血型不合2、新生儿溶血症:AB
7、O血型或Rh血型3、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4、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二、临床上常见疾病Rh+Rh–初孕健康新生儿进入母体胎儿红细胞被破坏(不能诱导母亲抗Rh免疫反应)Rh抗体被动免疫新生儿溶血症Rh+Rh–再孕新生儿溶血健康新生儿第三节、III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特征: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组织,通过激活补体和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参与,引起组织损伤。1、补体功能2、吞噬细胞功能3、免疫复合物的大小4、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一、发生机制(二)组织损伤(一)影响免疫复合物形成和沉积的因素抗原+抗体抗原
8、抗体复合物大分子免疫复合物被吞噬细胞清除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易被滤过排出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可沉淀于组织3、免疫复合物的大小4、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免疫复合物易沉积于血压较高的毛细血管迂回处。肾小球基底膜和关节滑膜(二)发生机制二、临床常见疾病(一)局部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