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语》感受孔子的教育方法

浅析《论语》感受孔子的教育方法

ID:19936816

大小:14.9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浅析《论语》感受孔子的教育方法_第1页
浅析《论语》感受孔子的教育方法_第2页
浅析《论语》感受孔子的教育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论语》感受孔子的教育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论语》感受孔子的教育方法三、启发式教学方法    《论语·述而》还明确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到疑惑,有主动思考却又不得解而非常渴望得到解答的时候,教师应对学生思考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开启思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加以点拨、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教学方法有这样几点小措施:中国编辑。  1.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

2、即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孔子特别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不到他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时,我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讲而讲不明白时,我不去开导他。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注意循序渐进,“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就是把知识学活,由已知类推未知,由此及彼。说明对知识规律的把握可以触类旁

3、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发现开发学生智能的重要性,并从启发思维、开阔思路、培养联想能力等三个方面找到了突破口,揭示出带有规律性的开发智能的方法,其指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四、切磋讨论,教学相长    子贡请教孔子说:“穷而无诌,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于是说:“《诗经》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孔子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即子贡听了孔子的关于穷富的教导后领会了切磋、琢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由此可见,孔子与他的弟子们在教学上是互相

4、启发、取长补短的。孔子认为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启发,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反过来,颜回在孔子面前从来不提相反意思,孔子就批评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孔子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认为求学者要有强烈的主体精神和求学要求。孔子还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以强烈的求知进学精神启迪学生。  孔子作为一位著名的哲人、教育家,他的一系列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促进了其教育活动的发展,也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我们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中还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应用。足可见孔子教育影

5、响之深远。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其思想,应用其做法,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论语.  [2]伍晓明.《论语》中的“论辩”与孔子对言的态度.中国文化研究,XX.  [3]孙小玫,阮航.《论语》中的“谦”及其现代价值.社会科学辑刊,XX,.  [4]黄怀信.《论语》中的“仁”与孔子仁学的内涵.齐鲁学刊,XX,.  [5]吴天钧.从《论语》看孔子的教学方法.教育与职业,XX,.  [6]刘敬东.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目的.教育探索,XX,.  [7]冯皓,秦晓磊.谈孔子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制度的启

6、发.中国科教创新导刊,XX,.  [8]刘青秀.由《论语》看孔子的教育对象观.现代大学教育,XX,.  [9]严军.由《论语》看孔子的教育观.当代教育科学,XX,.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