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01922
大小:692.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07
《中医外治小儿泄泻及成人痞满呃逆的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肉桂、丁香、木香、吴茱萸、苍术敷治小儿泄泻及成人痞满呃逆泄泻的经验“庞氏中医内科”十一代传承人庞世斌2014年11月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从中医学的起源来看,中药外治远早于内治,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熏浴法、灸熨等多种方法的记载。《黄帝内经》中《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内者内治,外者外治。”清代外治法专家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书中,也系统地介绍了外治法的历史、种类、理论根据等。外治法包括针灸、按摩、敷贴、熏洗、针刀、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百余种方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外治
2、法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其对危重病症,更能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故有“良丁不废外治”之说。小儿泄泻是儿科常见多发病,中医学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小儿脾胃薄弱,运化功能不足,感受外邪,或乳食不当,调护不当,久病久泻,致使宿食停滞,损伤脾胃阳气,脾虚则运化失司,胃弱则不能腐熟水谷,中阳之气下陷而为泄泻。小儿泄泻从病理讲,症状的发生,主要因为:“脾胃”“湿”“外感内伤”所谓“脾胃”,中医是泛指人体整个消化系统,即人体消化系统在因病因作用而致消化功能紊乱情况之
3、下即可发生泄泻症状,《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乃致合污下降而下利。”;所谓“湿”,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一个术语,其含义之一,大致上是指人体内液体病理产物之意,湿的产生,可以因于热。由热而生的湿,称为“湿热”,亦可以因于寒,由寒而生的“湿”,称为“寒湿”,“湿”的产生不论系因于热或因于寒,只要人体内有“湿胜”的情况,亦即湿达到了一定程度,即可在临床上表现为泄泻症状,所谓:“湿胜则濡泄”,“泄泻者,水湿所为也。”朱丹溪幼科全书谓:“凡泄泻皆属湿。”“外感内
4、伤”,可以由于外感,亦可以由于内伤,但基本上则认为仍多系由于脾土虚弱所致,也就是认为小儿泄泻症状的发生,其根本原因常系由于小儿肠胃抵抗力较弱,生理调节代偿能力低下而发病,所谓:“脾土强者,自能胜湿……若土虚不能利湿,则风寒与热,皆得干之而为病。”“小儿肠胃嫩弱,因解脱逢风冷,乳哺不消而变吐利。”治疗经验小儿泄泻在临床治疗中,通过肉桂、丁香、木香、吴茱萸、苍术研成细末,用细纱布包裹药粉后敷贴在患儿肚脐(即神厥穴),用胶布或布条固定,一般3-5天后大便恢复正常。方解肉桂为君,温中逐寒、温补元阳,用其补脾肾阳虚从而治疗由其
5、引起的以及中焦运化失调引起的虚寒性泄泻;丁香为臣,用其暖脾胃、理气降逆;吴茱萸为臣,用其温胃散寒、疏肝燥脾;苍术为佐,用其止水泻飧泄,伤食暑泻;木香为使,用其能行肠胃滞气;神阙穴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又是肾间动气之所处,故神阙与脾、肾、胃关系最为密切。利用药粉和神阙穴位敷贴两者共同调整全身经脉、气血及消化系统功能,起到健脾补肾、理气和中、温经通络、强肾调经、行气利水的作用,达到治疗泄泻的目的。徐**,女,婴儿102天,1991年11月5日,泄泻日十余次,蛋花水样大便来诊,出生后5天开始泄泻,在河南
6、某地区人民医院出生并住院治疗3月余,病情无好转,多次大便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三个月体重未增加。经上方治疗,配合中药一剂水煎服,三日而愈,体重逐渐增加,病情告愈,半年后遇其父亲告知患儿目前食欲增加、体重身长接近正常。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通过上述外治方法对成人脾胃升降失职所致病症效果也一样明显!从多年临床证实,中药穴位敷贴外冶法对小儿泄泻及成人痞满、呃逆、泄泻行之有效。这正合吴师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理论。小儿泄泻及成人痞满、呃逆、泄泻按照中医理论主要原因在于脾胃,外治过程中药粉功效通过神阙穴输布到脾胃经穴,从而改
7、善脾胃及大小肠的功能。中医外治疗法既避免了小儿服药难的问题,也避免了泄泻及胃肠功能紊乱期间服药后的胃肠道反应,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案。浅陋之言,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谢谢!(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