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內泌尿道感染课件

医学院內泌尿道感染课件

ID:19891242

大小:22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07

医学院內泌尿道感染课件_第1页
医学院內泌尿道感染课件_第2页
医学院內泌尿道感染课件_第3页
医学院內泌尿道感染课件_第4页
医学院內泌尿道感染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院內泌尿道感染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院內泌尿道感染感控院內泌尿道感染入院時,沒有泌尿道感染的症狀,而且尿液常規也沒有膿尿(pyuria,WBC<5/HPF);入院72小時後,無論是否出現泌尿道感染的症狀,尿液檢查存再下列任何一項異常,則定義為院內泌尿道感染(HUTI)1.尿液培養:存在菌尿症A.未放置導尿管的病人:菌落數≧105cfu/mlB.置放導尿管的病人:菌落數≧102cfu/ml2.尿液常規:存在膿尿(WBC≧5/HPF)院內泌尿道感染HUTI是最常見的院內感染:大約佔40%的院內感染HUTI併發菌血症的比率約0.5-4%;但是17%的續發性院內血流感染的感染源是HUT

2、I危險因素幾乎所有的HUTI,都是因為在住院當中施行下列兩種醫療措施,而得到HUTI1.置放導尿管:大約佔95%的病例;稱為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CAUTI)2.施行泌尿科的侵襲性醫療措施(如膀胱鏡檢查):大約佔5%的病例置放導尿管—菌尿症發生率每置放一天的導尿管,發生菌尿症的機率大約為5%如果置放導尿管10天,發生菌尿症的機率大約為50%如果置放導尿管1個月,發生菌尿症的機率幾乎是100%菌尿症的細菌來源存在於病人自身的共生細菌:最重要;特別是下列三個部位的共生細菌1.直腸2.會陰部3.尿道口存在於醫院工作人員雙手上的細菌:通常是在置放導尿

3、管或照護導尿管系統的時候,污染導尿管系統腔外途徑早期:正常的情況,尿道(特別是末端)存在共生細菌;因此,在放置導尿管的時候,存在尿道的共生細菌可能經由置放導尿管的措施而侵入膀胱晚期:存在於尿道、會陰部、或直腸的共生細菌經由尿道黏膜與導尿管之間的空間侵入膀胱腔外途徑引起菌尿症的比率女性:70-80%男性:20-30%腔外途徑侵入膀胱與引起菌尿症的致病菌存在於尿道、會陰部、或直腸的共生細菌(即內源性細菌)特別是1.腸內菌E.coliKIebsiellasppProteusmirabilisEnterobacterspp2.腸球菌3.念珠菌腔內途徑

4、密閉的導尿管系統可能在下列二個地方再度開放,一旦細菌侵入導尿管系統內,細菌就可能往上侵入膀胱(即上升感染)1.導尿管與引流管接合處將導尿管與引流管分開以留取尿液做檢查將導尿管與引流管分開以施行膀胱灌洗2.引流袋出口處如果引流袋出口處遭受細菌污染,細菌可能經由導尿管系統往上侵入膀胱院內泌尿道感染—臨床表現院內泌尿道感染1.無症狀性院內泌尿道感染:只有尿液檢查發現病人得到HUTI,但是病人並沒有出現任何的臨床症狀;大約佔70-80%的病例2.有症狀性院內泌尿道感染;大約佔20-30%的病例a.通常出現敗血症的臨床症狀:發燒、意識不清、血壓下降、呼

5、吸急促、病況急速惡化等b.出現典型泌尿道感染的臨床症狀(如尿頻、尿急、排尿疼痛、恥骨上壓痛)的機率幾乎<1%院內泌尿道感染之治療無症狀性院內泌尿道感染1.一般而言,不必使用抗生素治療2.通常在移除導尿感後,HUTI會自行消失有症狀性院內泌尿道感染1.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2.在抗生素治療的期間,導尿管必須移除或更換;否則會因為抗生素無法殺死附著在導尿管上的細菌,而造成日後HUTI復發;而且致病菌可能已經會對原先使用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預防院內泌尿道感染避免置放導尿管儘早拔除導尿管使導尿管密閉式引流系統一直維持在密閉的狀態維持重力引流集尿袋通常存在大

6、量的細菌,維持重力引流(集尿袋的位置低於膀胱)減少集尿袋中的細菌往上侵入膀胱當需要將集尿袋拿高時,一定要夾住導尿管,以避免集尿袋中的細菌經由尿液回流而侵入膀光導尿管是否需要常規更換?在1983,CDC建議導尿管不必規更換;到目前為止,不必常規更換導尿管的建議仍然適用對於長期置放導尿管的病人,導尿管並不需要常規更換更換導尿管的適應症導尿管功能不良或出現滲尿導尿管阻塞破壞導尿管的密閉引流系統導尿管內存在很多分泌物,可能阻塞導尿管使用抗生素治療CAUTI的情況治療念珠菌菌尿症:通常拔除導尿管或更換導尿管就可以治療念珠菌菌尿症1、病毒性肝炎:由病毒造

7、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为甲、乙、丙、丁、戊和庚共六种类型病毒性肝炎。能引起肝脏细胞肿胀,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1908年,才发现病毒也是肝炎的致病因素之一。1947年,将原来的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hepatitis)称为甲型肝炎(HepatitisA,HA);血清性肝炎(serumhepatitis)称为乙型肝炎(HepatitisB,HB)。1965年人类首次检测到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  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学术文化领域百家争鸣,(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糖尿病87fr)特别是思想家的革新

8、精神,为中医学理论的创新和突破性进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45传染病q566丙肝964jo乙肝28jgsx甲肝gh)提出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