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70217
大小: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7
《2014长宁初三语文一模和答案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终质量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5分)1.会当凌绝顶,。(《望岳》)2.,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3.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4.沉舟侧畔千帆过,。(《酬乐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诉衷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
2、梁州。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6.“沙场秋点兵”,“沙场”即(2分)7.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诉衷情》只有正标题,《破阵子》还有一个副标题。B.“梦断”、“梦回”两句都是回顾驰骋疆场的军旅生涯。C.前者为“觅封侯”,后者为“赢得生前身后名”,全是为个人博取功名。D.“泪空流”
3、、“可怜白发生”两句,抒发的都是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小石潭记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4、居,乃记之而去。初三语文试卷共5页,第6页8.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2分)9.翻译句子(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B.第②段写了小石潭中的鱼。没一句写水,却句句有水。C.第③段写小石潭的源头——小溪和岸势。D.第④段写了小石潭周围寂静和清幽的环境。(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5分)文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
5、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汪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注】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1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1分)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⑴与俱入崖山()⑵使为书招张世杰()⑶其末二句云()13.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6、(3分)A.(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14.“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的精神。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4分)1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因为张弘范是一个的人,理由是。(4分)二、现代文(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1分)筷子春秋①筷子在先秦时被称为“梜”。《礼记》说“羹之有菜者
7、用梜”,郑玄注:“梜,犹箸也。”《史记》谓“纣始为象箸。”这些都说明“箸”的称呼可能最早在商代出现。②“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可能与沿江或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的意思,为了趋吉避凶,他们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从此“筷子”便在人间叫开了。初三语文试卷共5页,第6页③古代用筷子的情况可参考画像砖。a汉代盛行厚葬,墓室中大量使用精美画像砖,以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因而留给后
8、人丰富的形象资料。b1973年湖南马王堆一号汉墓有“彩绘云龙纹漆案”出土,有趣的是这个漆案上除了摆放了5个写有“君奉食”的小盆、两个酒卮,案面上还放有一个耳杯,杯上还放有一双竹筷。c《红楼梦》描写的宴饮场面中几乎都出现了筷子。比如第四十回写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时,在座的主人和宾客每人都手执一双竹筷。d今人虽然不能亲眼目睹那时人们使用筷子的场景,但却可以从流传至今的文献和文学作品中领略人们当时使用筷子的状况。④筷子之所以延用至今,在于它取材方便、制作容易。从饮食进化的历史推想,原始社会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