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69703
大小:1.36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0-07
《肺部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07主讲人:陈萍萍时间:2016.10.21侵袭性肺真菌病肺真菌病真菌性肺炎(或支气管炎)是指真菌直接侵犯(非寄生、过敏或毒素中毒)肺或支气管引起的急、慢性组织病理损害所导致的临床疾病。由真菌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指肺和支气管的真菌性炎症或相关病变,广义地讲可以包括胸膜甚至纵隔。常与肺真菌感染混淆,但感染存在隐匿性感染,故肺真菌病作为疾病状态,其定义较肺部真菌感染更为严格。是指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以肺部(或支气管)炎症为主的疾病,是肺真菌病的一种类型,不完全等同于肺真菌病。定义“”IPFI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定义是不包括真
2、菌寄生和过敏所致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类型。引起IPFI常见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属曲霉属隐球菌属接合菌(主要指毛霉)肺孢子菌等诊断标准宿主因素组织病理学微生物学检查临床特征IPFI的诊断因素临床诊断IPFI时要充分结合宿主因素,除外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部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体温>38℃或<36℃,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之前60d内出现过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10d);之前30d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患有艾滋病;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和体征;持续应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宿主因素(发病危险因素
3、)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且持续>10d;创伤、手术、长期住ICU,长期使用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全胃肠外营养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有慢性基础疾病;组织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有赖于在病变组织中直接观察到真菌,并结合真菌的形态、染色反应、组织反应等综合作出诊断。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临床诊断IPFI确诊IPFI拟诊IPFI确诊IPFI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及下列1项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治疗应根据临床病情轻重、相关器官功能对药物的耐受程度等综合衡量后选择药物,疗程至少
4、持续达到肺部病灶大部分吸收、空洞闭合。霉菌酵母菌肺孢子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菌丝或球形体(非酵母菌的丝状真菌)并发现伴有相应的肺组织损害。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霉菌培养阳性,但血液中的曲霉菌属和青霉属(除外马尼菲青霉)真菌培养阳性时需结合临床,要排除标本污染。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酵母菌细胞和(或)假菌丝。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酵母菌培养阳性,或经镜检发现隐球菌。肺组织标本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确诊IPFI的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临床诊断IPFI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
5、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1项微生物学检查依据治疗药物的选择和疗程与确诊病例基本相同。拟诊IPFI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治疗属试验性的,理论上应选择强效、广谱而不良反应少的药物,以便尽快观察治疗反应和避免不良反应,但还应结合其他因素综台考虑。试验性治疗一般应持续5~7d,必要时可延长至10d,若仍不见效,应停止试验性治疗。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确诊++++临床诊断+++-拟诊++--注:*原发性者可无宿主因素,△肺组织、胸液、血液真菌培养阳性(除外肺孢子菌)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拟诊IPF
6、I临床诊断IPFI确诊IPFIIPFI防治策略1.一般预防2.靶向预防3.拟诊治疗4.临床诊断治疗5.确诊治疗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宿主因素IPFI的诊治流程临床处理程序与策略原发性IPFI继发性IPFI多见于社区获得性感染,宿主可以没有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过程相对缓和,凶险程度较低,临床处理要求尽可能确诊后选择治疗(确诊治疗)。大多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宿主存在比较明确的真菌感染高危因素,临床过程急骤和凶险,需综合分析和判断,及时行拟诊治疗(经验治疗)或临床诊断治疗。根据危险因素、病情严重程度与缓急推荐处理程序见下图。IPFI的临床处
7、理程序IPFI的临床处理程序1254一般预防靶向预防3拟诊治疗临床诊断治疗确诊治疗IPFI的防治策略01有宿主因素特别是HSCT者,防止曲霉孢子经呼吸道吸入是预防IPFI的重要环节。02无发病时应注意保护环境。03一旦有IPFI发病时应加强监测,评价和改进保护性环境,消毒污染物包括房间墙壁,清除感染源。04除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例,不主张使用抗真菌药物预防。一般预防当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4+<200/µl或出现口咽部念珠菌病时应用复方磺胺甲唑(SMZ-TMP)预防肺孢子菌肺炎。推荐方案:口服SMZ-TMP2片(每片含SMZ400mg、TMP
8、80mg),1次/d。疗程持续至外周血CD4+>200/µl后3个月。当外周血CD4+<50/µl时亦可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口服预防隐球菌病。对异体或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