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50823
大小:4.35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8-10-07
《大环林可万古氨基糖苷四环素氯霉素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第一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第一代:红霉素(50年代)第二代:克拉霉素、阿奇霉素(70年代)第三代:泰利霉素(telitromycin,Ketek,肯立克)法国,赛诺菲-安万特2001年欧洲上市,2004年FDA批准2005年销售额接近2亿美元噻霉素(thethromycin)美国,雅培按化学结构分类14元大环内酯:红霉素(erythromycin)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泰利霉素(telitromycin)15元大环内酯:阿奇霉素(azithrom
2、ycin)16元大环内酯:麦迪霉素(medecamycin)乙酰螺旋霉素(acetylspiramycin)交沙霉素(josamycin)吉他霉素(kitasamycin)一、抗菌作用及机制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比青霉素G略广: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和较难控制的一些病原体(如弓形体和分支杆菌等)有效。肽链形成受阻肽链延伸受阻不可逆地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碍蛋白质合成14元环阻断肽酰基t-RNA移位16元环抑制肽酰基转移反应促使肽酰基t-RNA从核糖体上解离抗菌机制二、耐药机制靶位结构改变—50s亚基上23SrRNA上一个
3、腺嘌呤残基甲基化产生灭活酶酯酶,磷酸化酶,甲基化酶,等摄入减少、外排增多三、药物代谢动力学吸收:红霉素不耐酸,po易破坏,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稳定,po易吸收分布:广,进入全身各组织、体液,红霉素可进入前列腺、在巨噬细胞和肝脏聚积,可透过胎盘,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代谢:红霉素,肝脏,影响P450抑制药物氧化阿奇霉素:不在肝脏代谢,主要胆汁排泄排泄:红霉素、阿奇霉素有肝肠循环临床应用链球菌感染: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咽炎、蜂窝组织炎等。军团菌病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棒状杆菌属感染:白喉青霉素的替代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
4、应肝损害耳毒性变态反应二重感染: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大量繁殖,体内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被破环,造成新的感染。红霉素用于耐青霉素金葡菌感染、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品。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军团菌病。不良反应刺激性强:口服有胃肠道反应;不宜肌注;静脉滴注浓度过高或过快时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肝损伤,转氨酶升高,黄疸等,停药后可恢复。过敏反应。常用剂型依托红霉素(红霉素硫酸月桂酸酯)琥乙红霉素(红霉素琥珀酸乙酯)特点:无味红霉素耐酸、口服吸收好副作用较轻抗菌作用较红霉素强首过消除大唯一15元环对G-作用较红霉素强对肺炎
5、支原体作用最强t1/2=68h最长克拉霉素(甲红霉素)阿奇霉素泰利霉素第一个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酮基大环内酯类抗菌作用非常强(强于阿齐霉素)对大环内酯类耐药菌有效。第二节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类似抗菌机制:与大环内酯类相同,皆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上的结合位点也相同,故不宜与大环内酯类合用。抗菌作用及机制体内过程分布广,在骨组织可达高浓度临床应用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首选。厌氧菌感染:腹膜炎、盆腔感染对青霉素无效或对青霉素过敏的G+球菌感染。第三节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vanco
6、mycin)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替考拉宁(teicoplanin)万古霉素类抗菌作用及机制仅对G+菌(包括MRSA和MRSE)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抗菌机制:与D-Ala-D-Ala结合,阻碍细胞壁合成,为繁殖期杀菌剂。PBPs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类万古霉素类耐药机制一般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D-乳酸代替了D-Ala。捕获机制:D-Ala-D-Ala含量增加。竞争机制:PBP-2含量增加。不良反应较多。静脉注射的静脉炎发生率高;过敏反应多,有耳毒性和肾毒性。不良反应临床应
7、用严重的G+菌感染,特别是MRSA和MRSE对β-内酰胺类过敏的严重葡萄球菌感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化学结构上具有氨基糖分子与非糖部分的苷元结构而成的苷,因此统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来源: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小诺霉素、西索米星半合成:奈替米星、阿米卡星SelmanAbrahamWaksmanforhisdiscoveryofstreptomycin,thefirstantibioticeffectiveagainsttuberculosisTheNobelPrizeinPhysi
8、ologyorMedicine1952S.A.Waksman’sWorks1916“土壤的放线菌”1919“诸种放线菌的培养特性的研究”1927“土壤微生物学原理”1936“土壤的起源、化学组成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