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44091
大小:40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05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学段习作教学培训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讲座第二学段习作教学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委王向东第二学段习作(想说爱你也容易)一、习作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最爱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二、编写理念提倡乐于表达、自主写作;注重在习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注意读写、说写、课内外练习的结合;注意相似话题的再现和提高。三、呈现方式第二学段的习作是在第
2、一学段写话基础上的发展。对每一次的习作练习,教材分别从“引发写作动机”、“写什么”、“怎样写”、“写成什么样子”等四个方面给予必要的暗示。四上习作1引发写作动机写什么怎样写写成什么样子四、教学建议抓关键重常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面对“教会小学生写作文”这一课题,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职责和任务。怎样让小学生学会写作文,从小打好这一项重要的语文基础呢?笔者以为,重要的是找准让学生喜欢作文、热爱作文的关键所在,进而用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作文教学工方能使小学作文教学走出困境,达到万象更新的新境界。在作文指导实中,我体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面对“教会小学生写作文”这一课题
3、,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职责和任务。怎样让小学生学会写作文,从小打好这一项重要的语文基础呢?笔者以为,重要的是找准让学生喜欢作文、热爱作文的关键所在,进而用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作文教学工方能使小学作文教学走出困境,达到万象更新的新境界。在作文指导实践中,我体会到,指导小学生作文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由“发布指令”转向唤起“需要”。二是由强化指导转向注重积累。三是由刻板评价转向灵活激励。关键着力点案例案例唤起需要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我们以往的作文教学一般来说都是发布指令式的。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对学生提出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学生写什么,怎么写,一切都是
4、按照教师的指导和样式来进行,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下,学生每次作文都是在“要我写”的心态中完成的。 要真正让学生喜欢作文,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由发布指令转向唤起学生的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动力来源,需要越强烈,学生接受的自觉性就越高,积极性也就越大。一位教师在进行《我的家》的作文教学时,创设了一种情境,他很诚恳地对学生说:“我们刚接触不久,我很想到你们家去看看。”一听这话,学生都非常兴奋,很希望老师能到自己家去。但这位教师又显出很为难的样子,说:“一家一家地去拜访,显然有点难,时间也不允许,那该怎么办呢?”一个学生连忙说:“老师,我们可以把自己家的情况写下来。”
5、教师听了非常高兴,说:“这个办法好,通过你们的文字介绍,我就可以知道你们家的大致情况了。这样我在去之前,就可以对你们的家庭情况有个大致了解,和你们家人谈话时就有更多的话题了。”教师希望学生先用文字把自己的家作个介绍。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想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家庭情况介绍给老师。于是一篇作文很快就写成了。学生在写作时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在写作文,都觉得是在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是在完成一件只有自己才能完成的事情。这就是一种需要,一种生活的需要。当我们把作文变成需要的时候,它就不再是一种负担。我们在教学生写作文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态,应该尽量让他们感觉不是在写作文,而是在完成一种交际,一种
6、交流,是在解决问题。这样,作文就不是一种纯粹的写作,而是一种需要了。很多人都迷信学生的作文水平与教师指导水平的高低、教师指导得是否具体得当有密切关系,其实从根本上说,作文不是指导出来的。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作文技法上的指导。比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谋篇布局。但学生的作文是一种倾吐的过程,作文的实质是自我心声的流露,过于具体的指导其实无益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作文是一种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是一种积累的外化。我们常常看到,当学生把需要外化的时候,他们提着笔却不知如何表达,根源就在于学生积累得太少。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这个关键点要抓住,要引导学生注重积累。作文的工夫在平时,在平
7、时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累语文材料,积累语语言,积累生活,积累经验。当外界一旦有了刺激,学生就会从自己的储存、自己的积累中调用出有用的东西,通过文字把它外化出来。当然,强调小学生作文应该注重积累,并不是否定教师的指导,只是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点点滴滴的积淀。关注积累在作文教学中,下列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往往是以班级学生的优秀作文作为标准;教师对作文的分数抠得也很紧,优秀层次往往很少,八十分以上的寥寥无几;有些教师喜欢开个“习作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