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36108
大小:84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05
《护理常用技术操作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护理常用技术操作在科室的应用及注意事项神经科神经科护理常用技术操作经过这一年在神经科的工作与学习,我深刻的了解到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具有实用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提高科室临床护理水平,及时发现患者潜在问题,减轻患者的痛苦。下面结合我科患者病情及护理要点,学习几项重要的专科操作。吸痰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3.
2、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注意事项:1.操作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次,吸痰间隔予以纯氧吸入。2.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3.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负压不可过大,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4.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
3、持吸痰管的手不被污染。5.冲洗水瓶应分别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口鼻腔之用,不能混用。6.吸痰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明显改变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立即接呼吸机通气并给予纯氧吸入意识较清患者可指导其有效咳嗽,协助翻身扣背,利于痰液排出。危重症患者为使痰液稀释易于吸出,吸痰前先自气管插管内注入生理盐水3~5ml,注水时应拔掉针头,在病人吸气时缓缓注入,待病人行5~10次通气后吸出,对于痰液特别粘稠不易吸出时可同法注入2%碳酸氢钠溶液2~3ml后再行吸引,对于有些自气管插管内吸痰不易刺激出咳嗽反射的病人,
4、可先吸鼻腔,刺激病人咳嗽后另换吸痰管再吸气管插管内,这样可以减少自气管插管内吸痰的次数又能彻底吸净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分钟。吸痰动作要轻柔。吸痰护理要点压疮护理压疮(pressuresores)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压疮也叫褥疮。易发生在一骨质凸出的部位,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根部等。压疮好发部位 : 骶尾部、髋骨、左/右耳廓、肋骨、股骨粗隆、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处、面颊、肩峰压疮的分期及护理要点1.淤血红润期 :为压疮初期
5、。局部皮肤受压,出现暂时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红肿、热、麻木或触痛。此期皮肤表面无破损情况,为可逆性改变。应防止局部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局部皮肤用透明贴或减压贴保护。2.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受压部位因淤血而呈现紫红色,有皮下硬节和(或)有水疱形成。水疱破溃后,可见潮湿红润的创面,病人有疼痛感。给予水胶体敷料(透明贴、溃疡贴)覆盖,有水泡者先覆盖透明贴,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的液体,避免局部继续受压,促进上皮组织的修复。3.溃疡期:静脉血回流严重受阻,局部淤血导致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缺氧。轻者
6、表皮水疱破溃后出现真皮层组织感染,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重者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向深部扩散,甚至到达骨骼,更严重者还可出现脓毒败血症。应有针对性的选择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定时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增加营养的摄入,促进创面愈合。注意事项1.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2. 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预防感染,妥善固定, 引流管开口需高预侧脑室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3. 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记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呈血性, 以后转橙黄色,脑室引流
7、不宜超过5~7天,若引流液由清亮变混浊,伴有体温升高可能发生颅内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4. 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打折,保持引流管通畅。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范围,病人翻身及治疗活动时,动作应轻柔,先行保护好引流管,避免牵拉,以免脱出。搬运病人时应将引流管夹闭,以免管内脑液入脑室。5. 正常脑液每日分泌400-500ml,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为宜,注意引流过度的表现:出汗,头痛,恶心,心动过速,特殊情况如颅内感染病人因脑液分泌过多,引流量可相应增加,但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6. 针对病人的精神症状如躁动等,应与适当约
8、束。引流管的位置:待病人回病房后,立即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连接引流袋,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因注意控制引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