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25987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5
《观察生活 捕捉素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难点。一说到作文,学生感到头疼,老师也感到头疼。学生无材料可写,无事可记,无理可说,无情可抒,即使写出作文,多数也是东拼西凑、言之无物之作,或是以前作文的再次翻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心中无材料呢?这就是认识生活的水平能力。所谓的没材料,准确地说,是缺乏被认识了的材料——写作的源泉。那些名人名家,之所以能写出辉煌的篇章,重要的是他们具有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收集素材、选取材料的能力。当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的弊病。翻开作文也不难发现,有的
2、内容苍白无力,缺乏真情实感;有的表达干涩,缺乏语言积淀;还有的立意庸俗,缺乏思维深度。透视中学生作文的现状,我们在反思作文教学的困惑之余,不难捕捉到问题的实质:农村中学生单一枯燥的校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他们天真活泼的本性,使其缺乏写作的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认为生活就是我们学生写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语文课程标准》曾指出,写作要密切联系生活,真切表达生活。因此我认为,没有生活源泉,再有语言天赋的学生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要让学生笔下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谈真话、
3、抒真情,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培养他们感知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这样他们有了写作源泉,才会爱上作文,并快乐地作文。那么,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呢?这里我将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明白观察生活、捕捉素材的意义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它是为生活而作,因生活之需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也是为生活,正所谓: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离开生活,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蚕不吃桑叶就吐不出丝,蜜蜂不采百花就酿不出蜜。其实学生的
4、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就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热爱生活,做生活的热心人,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
5、陶冶情操。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开启学生写作的源泉。 二、指导学生观察的途径 我认为有两条途径,即以非定向观察和定向观察来获取写作材料 所谓非定向,指不规定观察的内容及其范围。学生在不带有任何意图的前提下,投身于现实生活,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获取写作题材。因为非定向的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又叫随机观察。现实生活包罗万象,生活丰富多彩。在这大千世界里,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处处引着或者尾追于学生加以引导观察或者逐一指点。世界上并不缺少美丽,缺少的是发现美丽的眼睛。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目
6、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机观察,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并且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所谓定向,是指指定观察的内容及范围,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捕捉写作题材。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访问、春游、野炊、科技制作、开展各类兴趣活动等,也可规定某一写作范围,让学生去收集素材,以加强观察生活的意识性,还可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获取间接的写作素
7、材,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例如要学生作文《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在习作前,我组织学生进行校外活动,到实地欣赏春天的景观。活动前,提出观察要求:注意观察草木、游人、飞鸟等的特点,并把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地记下来,为描写春天的美景做好准备。观察时,教师给予导向,观察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使观察成为自身的需要。这也激发了学生观察动机和写作的欲望。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情感的作文也就不会是难事了。 三、教给学生观察的基本方法 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主要有: 1.抓特点、分层次。
8、所谓抓特点,就是要留心观察对象与别的同类事物显著不同的地方;所谓分层次,就是要一部分一部分,仔仔细细地观察,要有顺序,不杂乱,要完整不遗漏。如茅盾《白杨礼赞》中,写白杨树的外部特征就是按照“干、枝、叶、皮”的顺序,进行有层次的描写,要在写作中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观察时就必须抓特点,分清层次;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为了说明园林的整体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从各个方面勾画出一幅幅画面:有自然之趣的亭台轩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