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

医学课件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

ID:19712700

大小:1.74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8-10-05

医学课件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_第1页
医学课件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_第2页
医学课件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_第3页
医学课件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_第4页
医学课件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十四章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第一节抗贫血药贫血指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RBC或Hb及Hct长期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现象。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5x1012/L血细胞比容<0.42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4.0x1012/L血细胞比容<0.37贫血分类1.缺铁性贫血血液损失过多、铁盐吸收不足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血色素性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红细胞呈大细胞、高血色素性白细胞及血小板也有减少及形态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感染、药物、放疗等多种因素引起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贫血的治疗主要应用抗贫血药进行贫血的补充治疗,并

2、根据贫血的类型选择不同药物。一、铁制剂二、叶酸三、维生素B12[药动学]吸收:Fe2+,小肠上段,被动转运,少部分以主动转运吸收。影响因素肠粘膜:Fe2+Fe3++去铁蛋白铁蛋白储存血液:入血Fe3++转铁蛋白造血组织铁剂促进维生素C、胃酸、果糖、半胱氨酸等妨碍鞣酸、磷酸盐、抗酸药等可使铁盐沉淀四环素铁转铁蛋白造血排泄肠粘膜细胞脱落、胆汁、尿液、汗液转铁蛋白饱和后,吸收停止,未吸收的铁随大便排出。贮存铁蛋白和含铁血红素两种形式[作用用途]Fe3+与转铁蛋白结合复合物,再与胞浆膜上受体结合,通过受体介导的胞饮作用输送至造血组织,酸性环境下释出铁供造血或储存,而释放出的转铁蛋

3、白恢复其转铁功能。原卟啉Fe3+血红素珠蛋白血红蛋白线粒体用途1.慢性失血性贫血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痔疮等2.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生长期等[不良反应]胃肠道刺激饭后服用可减少刺激性便秘因铁和H2S生成硫化铁,减少了H2S对肠壁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与解毒]小儿误服1g以上铁剂可引起急性中毒。解毒方法用磷酸盐或碳酸盐洗胃,胃内给予去铁胺。常用制剂硫酸亚铁(ferroussulfate)枸橼酸酸铁铵右旋糖酐铁叶酸folicacid构成蝶啶核、PABA、谷氨酸分布动植物性食物,其中以酵母、肝、绿叶蔬菜中含量最多。特点不耐热药理作用甲基供体还原成N5-甲酰四氢叶酸,作

4、为甲基供体,使维生素B12转变成甲基B12,而自身转变为四氢叶酸(FH4)。传递一碳单位FH4作为一碳单位(-CH3、-CHO、=CH2)转移酶的辅酶,传递一碳单位,形成嘌呤和嘧啶而合成核苷酸,包括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及某些氨基酸的互变。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受阻,细胞有丝分裂发生障碍,影响血细胞发育。胃炎和舌炎因生长迅速的胃肠粘膜、上皮细胞受损叶酸缺乏时临床应用(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补充疗法,与VB12合用效果更好但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甲氧苄啶等所致的需用亚叶酸钙治疗,因FH2还原酶被抑制,应用叶酸无效。(2)VB12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大剂量叶酸可纠正血象

5、,但不能改善神经症状。维生素B12(vitaminB12)含钴复合物,广泛存在于动物内脏、牛奶、蛋黄中。药用的有氰钴胺、羟钴胺、硝钴胺。吸收先与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再与微绒毛膜上的特殊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后释出内因子和B12,B12即进入血中。当胃粘膜萎缩而致“内因子”减少时,B12吸收减少引起恶性贫血。储存大部分储存于肝内,排泄尿体内过程药理作用1.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B12是dUMP甲基化生成dTMP过程中辅酶,dTMP参与DNA的合成,2.促进THFA的循环利用细胞内储存的N5-甲基四氢叶酸,在B12的参与下生成甲基B12和THFA。此反应同时也将B12的甲基转

6、给同型半胱氨酸生成蛋氨酸即甲硫氨酸。3.参与三羧酸循环B12能促进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甲基丙二酸转变为琥珀酸而参与三羧酸循环,保持有鞘神经纤维功能的完整性。临床应用1.恶性贫血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神经炎、神经萎缩、神经痛等;4.辅助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再障、小儿生长发育不良、牛皮癣、日光性皮炎。第二节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凝血和抗凝血纤溶和抗纤溶保持动态平衡,共同维持血液的流动性。凝血亢进-------血管内凝血----血栓栓塞性疾病抗凝亢进-------出血性疾病血液凝固过程内源性途径参与凝血过程的全部物质都存在于血液中,不需要其他组织的物质参加;或血液在体外接触异物表面

7、而触发的凝血过程。外源性途径在凝血过程中有其他组织的物质(如损伤组织释放的组织凝血致活酶)参加而引起的凝血过程。一、促凝血药通过激活凝血过程的某些因子而防治某些凝血功能低下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维生素K、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维生素K(vitamineK)甲萘醌类脂溶性的K1、K2K1由植物合成,K2由肠道细菌产生水溶性的K3、K4人工合成药动学吸收K1、K2需胆汁助溶,K3、K4肠道吸收,肌注时均很快被吸收。分布先集中于肝并迅速降低,少量贮存于组织排泄大部分以原形经胆汁或尿排出药理作用参与凝血因子的形成Ⅱ、Ⅶ、Ⅸ、X在羧化酶作用下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