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ID:19693221

大小: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5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著导读》知识梳理《论语》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3.《论语》全书共分20篇。在形式上,有的是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有的采用问答的形式,也有的是交谈的形式,还有少量的夹叙夹议性的。4.《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堪称全书的统率。但孔子对这一思想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5.“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6.《论语

2、》对后人的启发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治学、从政、修身养性。7.解释下列言论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代表了孔子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

3、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表明了孔子举一反三式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大卫•科波菲尔》1.《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国籍)小说家他在二十三岁时发表的长篇小说《匹克维克外传》为他赢得声名,他一生共创作了14部半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唯一能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2.《大卫•科波菲尔》中不少地方都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被人们认为是一部自传体体小说。3.请将下列人物名称、形象特征和作品名称对应连线。7页匹克威克吝啬鬼斯克鲁奇儿童教唆犯《奥立弗•退斯特》费金伪君子《马丁

4、•瞿述伟》金格尔骗子《圣诞欢歌》裴斯匿夫乐善好施《匹克威克外传》希普乐天知命《大卫•科波菲尔》密考伯阴险小人4.《大卫•科波菲尔》以大卫的成长作为小说的主线。大卫面对凶残贪婪的继父(人物名),受尽虐待,只有忠心耿耿的女仆佩葛蒂(人物名)无微不至地爱护他,让他体验到人间的温情。5.《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的保姆佩葛蒂、青年渔民佩葛蒂先生(人物名)等劳动人民的正面形象都表现了狄更斯小说创作的道德意图。6.《大卫•科波菲尔》中密考伯夫妇的形象原型正是狄更斯的父母,他们的精神被称为密考伯主义,其精神内涵是债多不愁,乐天知命。7.希普(人物名)是《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的反面人物典

5、型,他企图占有合伙人维克菲律师的产业和女儿,导致大卫姨婆破产,但其阴谋未能得逞。这一结局体现了狄更斯的道德信念。8.《大卫•科波菲尔》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这种叙事方式被称为有限视角。《家》1.一般认为,《家》和《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品,而他晚年所写的散文《随想录》则是真诚反思“文革”的作重要的作品之一。2.巴金的《家》《春》《秋》等三部长篇小说合称为“《激流三部曲》”。3.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小说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这种艺术结构与《红楼梦》类似。4.《家》中的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

6、的叛逆者的典型。他向婢女鸣凤表示爱情的行为具有受五四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的特征。5.作为家里的长房长孙,觉新(人名)养成了委曲求全顺从懦弱的性格,但另一方面,他也信服个性解放的新理论,于是这个人物具有了人格分裂的悲剧性。7页6.《家》中还刻画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次要人物,如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鬟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苦果的梅芬,善良厚道的瑞珏,专制家长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定,荒淫的假道学冯乐山等等。7.《家》虽然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青年的生活和情感,但其中体现的那种对理想的追求,那种使命感,那种青春的热情和奋斗精神正是现代生活所缺少的,这正是巴金小说对当代青年的意义

7、。《巴黎圣母院》1.《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是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他最初思想比较保守,后来因为受到法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政治态度开始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他1827年发表的作品《《克伦威尔》序》中。在这部作品中,他提出了美丑对照的审美原则,这种原则集中体现在《巴黎圣母院》中,比如:爱斯梅拉达(人名)的美貌和卡西莫多(人名)的丑陋,她的善良和弗罗洛(人名)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人名)的轻薄。2.在十九年的流亡生活期间,雨果创作了诗集《惩罚集》《静观集》,大型史诗《历代传说》以及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成为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