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与体温_1

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与体温_1

ID:19610986

大小:988.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0-04

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与体温_1_第1页
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与体温_1_第2页
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与体温_1_第3页
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与体温_1_第4页
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与体温_1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与体温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定义: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所伴随着 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 称为能量代谢。第一节能量代谢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ATP既是机体的直接供能物质,又是能量储存的重要形式。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一)直接测热法(Directcalorimetry)(二)间接测热法(Indirectcalorimetry)定比定律+能量守恒定律C6H12O6+6O26CO2+6H2O+E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1.食物的热价1g某种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所释放的能量叫热价。2.食物的氧热价某营养物氧化时,消耗1升O2所产生

2、的热量。糖>脂肪>蛋白质3.呼吸商机体一定时间内,CO2呼出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RQ=CO2产生量(ml或l)O2消耗量糖=1蛋白质=0.80脂肪=0.71混合食=0.85判断能量的物质来源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一)肌肉活动(二)精神活动(精神紧张)(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四)环境温度20~30℃最稳定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后1h始,延续7-8h,所产生的热量比食物本身氧化释放热量有所增加的现象。食物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蛋白质为30%;糖为6%;脂肪为4%;混合食为10%。可能与肝脏活动有关。四、基础代谢(Bas

3、almetabolism)基础代谢率(Basalmetabolismrate,BMR)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的能量代谢。(Kcal╱m2h)常作为评价机体能量代谢水平的指标与体表面积成正比。测定条件:①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②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③测定前至少空腹12小时;④室温保持在20~25℃。不是机体能量代谢最低的状态。熟睡

4、亢;发热,体温1℃↑BMR13%↑; 糖尿病;RBC增多症;BMR↓:甲低;病理性饥饿;肾上腺皮质 低功;肾病综合征;脑垂体肥胖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Bodytemperatureanditsregulation一、体温(一)体壳温度shelltemperature不稳定,各部位温度差异大体核温度coretemperature稳定,各部位温度差异小肝最高38℃体温:机体核心部位的平均温度。人体测量部位:直肠:平均37.5℃口腔:平均37.2℃腋窝:平均36.8℃实验研究:鼓膜温代表下丘脑温食管温代表体温(二)体温生理波动(<1℃)1.昼

5、夜节律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生物钟有关。2.性别:女>男0.3℃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呈节律性波动。月经期和月经后期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升高0.5℃。3.年龄新生儿:体温调控机构发育不完善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老年人代谢低,体温低4.其他:肌肉活动、情绪激动、紧张、进食、麻醉药等(三)皮肤温度 体表各部分差别大、不稳定。 与局部血流量关系密切 影响因素:①环境温度 ②精神紧张 皮肤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局部血管的功能状态。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一)产热(heatproduction)1.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

6、,肝脏为主;运动时,骨骼肌为主。2.产热形式战栗产热:非战栗产热:又称代谢产热褐色脂肪产热量最大。3.产热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TH、EP神经调节:交感神经(二)散热(heatloss)主要是皮肤,少量经排泄物1.散热方式①辐射:散热量取决于温差有效散热面积②传导:受导热性影响③对流:受风速影响大④蒸发(evaporation)环境温高于皮肤温时,机体唯一散热方式蒸发分为:不感蒸发:皮肤(不显汗)、呼吸道,1000ml/d与汗腺活动无关。发汗(可感蒸发):汗腺的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大汗腺:腋窝、阴部小汗腺:全身,手

7、掌、足跖>额部、手背>四肢、躯干汗液的成分:低渗液99%H2O;1%NaCl,KCl,尿素,乳酸。分泌之初为等渗→导管重吸收NaCl→低渗大量出汗→高渗性脱水Ald发汗是发射性活动发汗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汗腺受交感胆碱能神经支配发汗类型:温热性发汗:发汗中枢,参与体温调节精神性发汗:掌心、足底、前额味觉性发汗:颜面、颈部4.皮肤血流量在散热中的作用皮肤存在大量A-V吻合支 炎热环境下: 交感神经紧张性↓→皮肤小动脉舒张 →A-V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 →散热↑ 寒冷环境下:相反 温和环境:20~30℃仅调节皮肤血流量,维持体热平衡

8、三、体温调节(thermoregulation)自主性体温调节(autonomicthermoregulation)行为性体温调节(behavioralthermoregulation)(一)温度感受器①外周温度感受器:皮肤、粘膜、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