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85191
大小:1.84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8-10-03
《甲型h1n1流感的诊治与防控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甲型H1N1流感的诊治与防控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内科莫 凡疫情特点全世界因感染甲型H1N1流感而死亡的人数仅仅美国已超过10000。随着天气转冷,疫情上升趋势将进一步呈现。第二波已经来临。目前中国所流行的流感病毒中,近80%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国内疫情概况回顾甲型H1N1流感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WHO随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全球疫情概况传播快,但
2、病情不严重。大多数国家从大量的输入型病例逐步转为本土病例;从散发扩展为群体发病;从轻症多发即而出现重症病例重症病例进展快,死亡率高国内疫情概况一、疫情波及范围进一步扩大,报告确诊病例的县(市、区)数不断增多。二、全国报告甲流感住院人数以及重症和死亡病例数持续增加。三、学校仍然是我国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重点场所。国内疫情概况四、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就诊人数及其比例仍处于高位。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流感病毒阳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近期连续三周超过50%。甲型H1N1流感阳性标本占全部流感病毒阳性标本的比例继
3、续上升,第46周(11月16日至22日)已近90%。国内疫情特点疫情从沿海向全国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由输入为主变为本土为主由散发病例向聚集疫情发展9月1日全国各类学校开学以来,甲型H1N1流感疫情呈现以学校暴发疫情为主的加速上升态势致病性较为温和,绝大多数甲型H1N1流感患者为轻症病例,部分地区出现了重症与危重病例,并已经出现死亡病例。我国疫情形势严峻一是疫情波及范围进一步扩大,报告确诊病例的县(市、区)数不断增多。二是全国报告甲流住院人数以及重症和死亡病例数持续增加。截止12月22日,报告病例9万例,死亡
4、326例。三是学校仍然是我国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重点场所。四是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就诊人数及其比例仍处于高位。广东省卫生厅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关注各科室高危人群,及时发现重症病例。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原则上重症与危重病例在当地抢救治疗,以地级市为单位集中收治患者,集中救治。省将派出专家组到各地巡诊,重点加强对边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关于重症与危重病例早期识别和救治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抢救治疗水平及抢救成功率。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强化甲
5、型H1N1流感首诊医生负责制,加强重症救治工作的通知(2009)134号提高认识,强化首诊医生负责制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要正确认识甲型H1N1流感病情,切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将甲型H1N1流感单纯作为“普通感冒”对待,要充分认识到部分病例进展迅速、可发展至重症、危重病例,甚至死亡的可能。强化首诊医生负责制,接诊“感冒”、流感样症状患者的首诊医生应切实负起责任,做好各项诊疗工作,对未落实首诊医生负责制的,要严肃查处。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对“感冒”、流感样症状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流行病学史,
6、要认真诊治,详尽交代病情、预后及注意事项,同时详细书写病历;应住院或转上级医院的及时处理,不得截留病人延误救治。要规范用药行为,不得滥用激素、抗生素、退热药等药物(患儿谨用乙酰水杨酸类药)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对符合条件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早期、足量给予抗病毒治疗,在未有病毒检测结果前即应给予抗病毒治疗。要简化抗病毒药物的使用环节,主诊医生根据病情判定需抗病毒治疗的,由药房直接发药,无需设置其他审核环节。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绝大多数为轻症患者流感样症状:发热、咽痛、流涕、鼻塞
7、、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2.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3.病原学检查:(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2)病毒分
8、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3)血清抗体检查:动态检测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高危人群下列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1.妊娠期妇女;2.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