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77062
大小:1.85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0-03
《济公传说独家制作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济公传说济公传说的影视改编电视剧《济公》主题歌一、济公形象的演变历程原型:南宋僧人,释名道济,俗称济颠、济公。南宋释居简的《湖隐方圆叟舍利铭》载:“叟天台临海李都尉文和远孙,受辞(一作“度”)于灵隐佛海禅师。狂而疏、介而洁,着语不刊削,要未尽合准绳,往往超诣,有晋宋名缁逸韵。信脚半天下,落魄四十年,天台雁宕,康庐潜皖,题墨尤隽永。寒暑无完衣,予之寻付酒家保。寝食无定,勇为老病僧办药石。游族姓家,无故强之不往,与蜀僧祖觉大略相类。觉尤诙谐……,叟名道济,曰湖隐,曰方圆叟,皆时人称之。嘉定二年五月十四死于净慈。”1.宋代《太平广记》中的异僧形象《太平广记》卷一异僧类,记载了无
2、数这样的僧人,如释杯渡“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浮木杯于水,凭之渡河,不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渡岸。”“渡不甚持斋,饮酒啖肉,至于辛脍,与俗不殊。”“又有齐谐妻胡母氏病,众治愈。”“渡既至,一咒,病者即愈。齐谐伏事为师,因为作传,记其从来神异,不可备纪。”又如广陵大师“质甚陋,好以酒肉为食,常以穗裘,盛暑不脱,由是蚤虮聚其上。”性狂悖,好屠犬彘,日与广陵少年斗殴,或醉卧道旁,”“大师骂曰:‘然则吾道亦非汝所知也,且我清其中而混其外者,岂若汝龊龊无大度乎?’”还有释道安,虽形貌丑陋,却神性聪敏,七岁读书,便再览能诵。阿秃师“游诸郡邑,不居寺舍,出入民间,语谲必有
3、徵验,”“一脚有鞋,一脚徒跣。”2.明代有关济公故事的评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卷《熙朝乐事》载:“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大抵说宋时事,盖汴京遗俗也。……若红莲、柳翠、济颠、雷峰塔、双鱼扇坠等记,皆杭州异事,或近世所拟作者也。”《西湖游览志余》中,除了提及济公的“陶真”以外,还在卷十四的《方外玄踪》中提到:“济颠者,本名道济,风狂不饬细行,饮酒食肉,与市井浮沉,人以为颠也,故称济颠。始出家灵隐寺,寺僧厌之,逐居净慈寺,为人诵经下火,累有果证。年七十三岁,端坐而逝。人有为之赞曰:‘非俗非僧,非凡非仙,打开荆棘林,透过金刚圈。……
4、涌出舍利,四万八千。赞叹不尽,而说偈言。’”在《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中,济公由凡僧变成了一位活罗汉。该书不分卷,不分回,掺杂俚语,夹录诗词,粗略质朴的形态显示出它在民间流传的迹象。因此有学者以为是元明之际说话人的底本。其中对济公进行夸饰、神化,写他神通出世和死后显灵,另外,疯癫的特征也更为突出。这一时期杭州济公形象内涵这个时期杭州济公形象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怪异的禅师,二是拥有拯救力量的神祇。古怪为其表,实为掩人耳目,常住于世间;而神通为其里,以神通度世人。济公的异僧形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破戒,主要表现在酒肉和女色两方面。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四“方外玄
5、踪”中记:“济颠者,本名道济,风狂不饬细行,饮酒食肉,与市井浮沉,人以为颠也,故称济颠。”《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选文有一家盖三间房子,要求两句佛语上梁,……济公立在势。七念道:“今日上红梁,愿出千口丧。妻在夫前死,子在父先亡。”那对主听了心中不悦,谁想济公说的话都是顺理。至天启本,后面又添了些话:那财主听了心中不悦。未几这对主有个儿子做亲不多时死了,父哭其子,妻哭其夫,方省得济公的话都是先见。《济颠禅师语录》中的济颠形象济公身上表现出一种抛弃一切清规束缚的反传统意味。“遇酒肉而不知戒,犯淫色而不知禁”我们从这个“袭装常被胭脂染,直掇时闻粉腻香”的“风流和尚”身上所感受到
6、的是一种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超然。《济颠语录》)中确实有济公与妓女纠缠的描写。济公与刘行首一段:济公作诗一首云:“每日贪杯又宿娼,风流和尚岂寻常!袈裟常被胭脂染,直裰时闻腻粉香。”济公大醉被刘行首家的大姐缠得酒醒,逃到春台畔大火箱上睡了一夜,临走前题一绝云:“暂借夫妻一宿眠,禅心淫欲不相连,昨宵姑顺君台意,多与虔婆五贯钱。”第二,神通,主要包括下火和咒语。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四“方外玄踪”中记:“(济颠)为人诵经下火,累有果证。”(页码)此种神通在明代的济公小说中屡有验证。佛教僧人在中国古代葬礼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佛教下火这种仪式的目的是为了安慰亡灵并保佑死者的
7、后代。《济颠语录》记录济公6次为死者下火,使亡灵得到超度并转世投胎。在《醉菩提》中,济公又多了挪移术、起死回生术等神通。在济公施展神通时,往往有咒语相伴。《济颠语录》中,济公在保护一个快被雷劈的孝子时,念咒云:“后生后生,忽犯天嗔。前世恶孽,今世缠身。老僧救汝,归奉母亲。诸恶莫作,免得祸临。”济公在驱走商店门前的一具死尸时,念咒曰:“死人你住是何乡?为因何病丧街坊。我今指与一条路,向前静处好安藏。”济公的形象更接近于大众宗教的神、巫、乡村道士,而不像是一个有修为的僧人。第三,诗才,济公甚喜舞文弄墨。中国僧团有诗僧传统,这一传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