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52593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3
《小檗碱调脂作用研究进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檗碱调脂作用研究进展【摘要】 小檗碱(黄连素)是临床广为应用的老药,主要用于胃肠道感染。近年来有关小檗碱的调脂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点关注和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小檗碱的调酯作用原理及临床实验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小檗碱通过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抑制肝细胞内脂质合成和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等作用机制,可有效降低TC,TG、LDLC的水平。实验研究显示,小檗碱是一疗效好,副作用小,价廉安全的调脂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小檗碱;调脂作用;研究进展 小檗碱(又名黄连素)是从中药黄
2、檗、黄连、三棵针、唐松草等植物药材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临床上应用的制剂为盐酸小檗碱。小檗碱作为广谱抗菌药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其疗效确切,对多种革兰阳性、阴性菌以及真菌、真菌等具有抑制杀灭作用,主要用于胃肠道感染。近年来,随着对小檗碱现代药理学与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已证实小檗碱在治疗脂代谢异常上有其独特的作用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将最近有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调脂作用机制研究 小檗碱的降脂作用最初在实验性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模型过程中偶然发现[1],作为一种老药发现其具有调脂的新作用,其后一直为国内外研究者关注
3、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有关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阐述。 1.1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降低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合成 国内外学者研究均证实,小檗碱的调脂主要是通过增强LDLR的表达,来降低TC、TG合成。Kong等[2]研究发现,小檗碱是在基因转录后水平上,通过作用于3’UTR区域稳定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mRNA,使其表达增加,从而使LDLR表达上调且不依赖细胞内胆固醇浓度,发挥与他汀类完全不同的调脂机制。魏敬等[3]后来针对小檗碱是否通过增强LDLR表达来发挥调脂作用进行研究,结论为,小檗
4、碱的调脂作用与促进细胞LDLRmRNA的转录,增强LDLR的表达,更高亲和性地结合脂蛋白,介导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和代谢,从而维持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在一相对稳定的水平,调节细胞外脂蛋白处于稳态。潘淮宁等[4]实验也验证了这一点,采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与人肝细胞株共同培养不同的时间后,经过小檗碱处理的肝细胞LDLRmRNA表达明显增加,随着小檗碱浓度的不断增加,其对LDLR表达水平的影响也相应增加,提示小檗碱对肝细胞表面LDLR表达的影响与小檗碱的浓度及作用时间成正相关,由此进一步证明了小檗碱能通过增加LDLR的表达,有
5、效调节对脂蛋白的摄取和代谢,从而维持细胞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稳定。6 许多动物实验也显示出小檗碱有显著的改善脂代谢,降低TC和TG的作用。殷峻等[5]报道,在研究小檗碱对实验大鼠血脂和组织内TG沉积的影响实验中,给大鼠灌胃小檗碱(125mg/kg,2次/d),5周后,高脂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升高78%,血清游离脂肪酸(FFA)、TG分别下降24%和57%;高脂大鼠的肝脏和骨骼肌的TG沉积分别减少36%和23%,说明了小檗碱对实验大鼠的脂肪代谢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降低血清和组织中TG的含量和
6、FFA的水平;他们的另一项研究也显示[6],小檗碱显著降低了血清FFA,使普食鼠、高脂鼠和糖尿病鼠的FFA分别下调14%、24%和20%,小檗碱还使高脂鼠的TG降低57%,对正常和糖尿病鼠的TG也有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7],给高脂症伴胰岛素抵抗型的实验鼠每天灌胃162mg/kg剂量的小檗碱,1次/d,8周后小檗碱组大鼠TC、TG、载脂蛋白B(ApoB)、LDLC、FFA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ISI显著升高,血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升高,认为小檗碱可能
7、通过降低血FFA而改善胰岛素抵抗IR,其调脂功效可能与升高LPL活性有关。在高脂饲料成功诱导IR动物试验模型中[8],每日给大鼠灌胃156mg/kg小檗碱,8周后,ISI升高,模型大鼠的内脏脂肪细胞面积减小,体重下降,血清FFA分泌减少。左彦方等[9]在高脂饮食动物模型上观察了小檗碱的降脂作用,结果显示,连续给予高脂饮食12周后,虽然小檗碱组、高脂饲料喂养组血清TC、TG、LDLC、HDLC均有明显增高,但是小檗碱组TC、LDLC升高程度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较,分别降低了28.88%和40.94%。这
8、说明小檗碱对高脂饮食所致的TC、LDLC的升高程度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2通过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抑制肝细胞内脂质合成 最近有研究者认为[10],小檗碱还可以通过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AMPK)途径导致脂质合成的两个关键之一的乙酰辅酶A羧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