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47564
大小:5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03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期末论文题目:《分析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的学习方式》学号:1009114056姓名:李红鸽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3)班《分析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的学习方式》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着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改变我国义务教育中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常读深研、活学活用,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
2、究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语文学科的特有使命,而是本次基础课程改革对所有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提出的共同要求,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六大改革目标之一。《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夏家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80页(一)有关自主、合作、探究含义的理解自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的运用元认知策略、动机策略和行为策略,主动而有效地进行学习的方式,其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对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兴趣,他们主动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自主学习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自主性、有效性、相对性。合作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方式。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4、;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集体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探究是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的发展。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这就
5、证明了探究的重要性。(二)在教学中,倡导并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总的来说教师要努力做到:首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握合理的角色定位,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过程中,有效发挥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人本教育更加倡导人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即学生学习上主体性、参与性,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引导性、组织性和点拨性,从而实现课堂上师生的双主体,既纠正了以生为主体中教师主体弱化的现象,也纠正了以师为主体学生参与力弱化的致命症结,从而真正将双主体“人”的相应角色作用发挥出来。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就要努
6、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把教学力量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能力训练上,还要放在提升学生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上。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用探究法学习去建构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要求学生将目前学习的内容与已知事物建立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教学活动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学习者将学习内容与已知事物联系的环境。叶圣陶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便讲了教育的真谛,放手让学生学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次,正确理解和领会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建议,努力创设
7、良好的教学情境,促成教学过程中“有效对话”的实现。我们所说的“有效对话”往往体现为教师精彩讲解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上的火花或情感上的共鸣,或对语言材料产生的“顿悟”带来的喜悦。要避免课堂教学中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洞洞,缺乏思维内容和深度的“假对话”。对此老师可以构建多样课堂,拓宽语文外延:比如说,讲朱自清先生的《春》,可以带学生到野外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花儿,用自己的鼻子去嗅嗅春草的味儿,亲自去感受春风轻抚自己的面颊,用心灵去感受春之美好;讲《智取生辰纲》、《音乐之声》时将影视和音乐带入课堂
8、;同时可以选择符合青少年特点的话题进行辩论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再次,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积极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其创新精神的发展。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里的疑指的是问题意识。解决问题从认识问题开始,而认识问题则从提出问题开始。只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改善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