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及副伤寒typhoid_fever and paratyphoid 课件

伤寒及副伤寒typhoid_fever and paratyphoid 课件

ID:19441477

大小:1.78 MB

页数:89页

时间:2018-10-02

伤寒及副伤寒typhoid_fever and paratyphoid 课件_第1页
伤寒及副伤寒typhoid_fever and paratyphoid 课件_第2页
伤寒及副伤寒typhoid_fever and paratyphoid 课件_第3页
伤寒及副伤寒typhoid_fever and paratyphoid 课件_第4页
伤寒及副伤寒typhoid_fever and paratyphoid 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及副伤寒typhoid_fever and paratyphoid 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伤寒及副伤寒TyphoidFeverandParatyphoidFever病例一,女,14岁。10d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37~38℃),咳嗽,咯少量白色粘痰,经服用中药和肌注“青霉素”病情无好转,经门诊收入住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6.8℃,脉搏92次Pmin,呼吸32次Pmin,血压98/60mmHg急性病容,精神萎靡,双眼结膜轻度充血,巩膜无黄染,扁桃体不肿大,双上肺呼吸音粗糙,闻及少许干性罗音,右下肺呼吸音稍减弱,无干湿罗音,呼吸快32次/min,心率92次Pmin,心音正常,心律齐,无杂音,腹平坦、软、无压痛返

2、跳痛、肝、脾均未扪及、肠鸣正常,神经系统(-)。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0.2×109PL,中性粒细胞0.60,淋巴细胞0.40,余正常。胸透肺正常,入院后初步诊断:(1)上呼吸道感染,(2)右下肺炎。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给予抗炎(青霉素静滴)补液及对症治疗。入院当晚体温为37.6℃,次晨体温达39.6℃,在静滴青霉素的同时加用氢可的松静滴,体温时高时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为11.9×109PL,中性粒细胞为0.72,淋巴细胞.28,继用上述药物治疗,但病人体温波动大,时而达40℃,时而低热或正常,呈弛张热型,精神差,

3、考虑感染未控制,加用新青霉素Ⅱ静滴加强抗感染治疗,但病人仍发热,咳嗽,于入院的第2天,胸片示:双肺纹增多,紊乱,交织成网状,右下段有小叶性炎变存在,余正常。病人入院后一直使用上述药物抗炎治疗,但肺部感染仍未控制,一直发热,考虑是否为“金葡肺炎”即送血培养,停用上述药物,改用红霉素静滴,继续补液及对症治疗,咳嗽、咯痰好转。入院第3天复查胸片示:右下肺炎,吸收好转。但病人仍发热,有时体温达40℃以上,(体温呈弛张型)精神较差,并出现腹胀、无腹泻,心率在高热时仍在92次/min,血培养报告为阴性。病例二、患者男性,25岁,

4、因畏寒、发热伴反复腹泻、黑便2月余,以“不明原因发热”于2001年1月2日9时入院。2000年10月21日晚,患者饮酒后感全身不适、头痛,畏寒、轻微寒战,1h后开始发热,体温升高达40℃,伴剧烈头痛,次日以青霉素等治疗3d,无明显效果,仍畏寒发热,多为每日一次,有时每日两次。11月17日诊断为“伤寒”,用阿米卡星等治疗3d。期间出现腹泻、黑便,3~4次/日,仍有不规则发热;曾出现2次短暂意识丧失,经对症处理后清醒,病情逐渐好转,1周内体温保持正常而出院。11月28日又出现畏寒、发热,并再次疑诊“伤寒复发”,体温波动在

5、38℃~39℃,热型不规律;多次血液及骨髓培养均未发现细菌生长。血常规见三系细胞均减少(具体数据不详),经对症治疗后复正常。但畏寒、发热症状仍未控制,并出现深红色尿。2000年7月至越南及缅甸山区等地经商,在当地滞留3个月,并常被蚊子叮咬,回国前曾感头痛、全身不适约一周,未就医。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76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05/75mmHg。神志清,较软弱,轻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未见瘀点、瘀斑等;两侧腋下各触及一黄豆大小淋巴结,压痛明显。颈软,无抵抗。双肺未闻及罗音;心率76次/min,律

6、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左上腹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肋缘下未触及,脾肋缘下4cm,质地中等,有明显触痛。胸骨下端压痛明显;脊柱及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下肢无浮肿。入院后初步诊断:发热原因待查:1.伤寒并发肠出血?2.恶性组织细胞病?3.疟疾?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6.3×109/L、RBC2.83×1012/L、PLT182×109/L,尿蛋白:0.25g/L,尿胆原203umol/L,尿胆红素50umol/L。肝功能:总胆红素57umol/L(直接17umol/L、间接40umol/L),A

7、/G:3.2/2.1,ALT9U/L,AST20U/L。肾功能:BUN3.6mmol/L,Cr91umol/L。电解质正常。各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上腹B超:肝右叶斜径193mm。脾脏厚59mm,长137mm。胸部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问题1、上述二位病人的诊断?2、治疗选择上有什么不妥?3、需要做什么样的检查?1659年,英国内科医生ThomasWillis首先描述具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少数病例可并发肠出血和肠穿孔等临床特征的疾病,称之为typhoidfever,并将其从typ

8、hus中分离出来。命名西医:typhoidfevertyphus中医:伤寒意指为寒所伤,包括有畏寒发热症状的疾病。1873英国内科医生WilliamBudd阐明了伤寒的发病本质,认识到它的传染性,基本病理变化是小肠淋巴组织的增生、坏死。病原学 (Etiology)1877年KarlJosephEberth和RobertKoch从伤寒病人粪便中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